『公告』 预祝您龙年大吉,万事如意, 过节期间, 大家如需数据服务,请拨打400 或直接添加客服微信,再祝大家龙年,心想事成。
关注我们 新浪 腾讯
首页 -> 3S基础知识 -> 全部-> 正文

遥感技术在防洪抗旱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防洪抗旱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应用于防洪抗旱中而且非常的广泛,自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后,国家遥感中心就利用各种的卫星遥感数据,对洪涝区的灾情情况上报给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及时有效对灾情进行评估,为决策提供帮助,避免更大的伤亡;同样在干旱领域可以利用遥感对土壤蒸腾量、植被指数等作出判断,减少因干旱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洪灾监测

    遥感技术很早就开始用于洪涝灾害调查。19871989年,水利部遥感技术应用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和空军合作,先后在永定河、黄河、荆江地区、洞庭湖和淮河进行了防洪试验,建立了洪涝灾害监测的准实时全天候系统。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后,国家遥感中心利用卫星获取的信息,连续、及时、准确地把洪灾情况上报给中央和地方防汛部门,并通过对不同卫星数据的融合处理,综合利用各自的优势,清晰地反映出洪灾态势。

    遥感技术以其高重复频率和大范围同步的下垫面信息采集能力。能为决策部门提供了大量的洪涝地区背景信息和淹没过程的实时信息。

洪灾后评估与重建

    遥感影像可用来提取洪水淹没面积、淹没历时,结合数字地形模型可得出淹没水深;利用遥感影像评估淹没的耕地(水田、旱地)、居民地、城镇、铁路交通、部分工业区等的损失,评估重点地区的受灾人口和房屋的损失情况;根据农田淹没天数,估算作物绝收的面积。这样大大地提高了洪涝评估的客观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为及时组织应急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旱情监测

    通过遥感手段可以获取地表蒸发量、作物表面温度、土壤热容量、土壤水分含量、植物水分胁迫及叶片含水量等,对作物生长的土壤含水状况、作物缺水或供水状况、植被指数等指标所反映的作物生长状况的分析,间接或直接地对作物旱情进行研究。

    目前比较成熟的遥感旱情监测模型有:植被指数模型、热惯量模型、作物缺水指数模型、植被指数与地表温度特征空间模型、微波模型、水文模型和气象模型等。


气象卫星用于干旱监测

      京ICP备2025132830号-1 京公网安备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