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服务 土地利用数据服务 土地覆盖数据服务 坡度数据服务 土壤侵蚀数据服务 全国各省市DEM数据服务 耕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林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水域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地形、地貌、土壤数据服务 分坡度耕地数据服务 全国大宗农作物种植范围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多种卫星遥感数据反演植被覆盖度数据服务 地表反照率数据服务 比辐射率数据服务 地表温度数据服务 地表蒸腾与蒸散数据服务 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服务 叶面积指数数据服务 净初级生产力数据服务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类型分布数据服务 土壤类型质地养分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增强型植被指数数据服务
多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多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湿润指数数据服务 大于0℃积温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光合有效辐射分量数据服务 显热/潜热信息数据服务 波文比信息数据服务 地表净辐射通量数据服务 光合有效辐射数据服务 温度带分区数据服务 山区小气候因子精细数据服务
全国夜间灯光指数数据服务 全国GDP公里格网数据服务 全国建筑物总面积公里格网数据服务 全国人口密度数据服务 全国县级医院分布数据服务 人口调查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收入统计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矿山面积统计及分布数据服务 载畜量及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数据服务 农田分类面积统计数据服务 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数据服务 医疗资源统计数据服务 教育资源统计数据服务 行政辖区信息数据服务
Landsat 8 高分二号 高分一号 SPOT-6卫星影像 法国Pleiades高分卫星 资源三号卫星 风云3号 中巴资源卫星 NOAA/AVHRR MODIS Landsat TM 环境小卫星 Landsat MSS 天绘一号卫星影像
细心的用户会发现ArcGIS Online上的基础底图除了制图美观、配色协调,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具有高低起伏的地形表面,这种立体效果是如何实现的呢?
细心的用户会发现ArcGIS Online上的基础底图除了制图美观、配色协调,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具有高低起伏的地形表面,这种立体效果是如何实现的呢?奥妙就在于对数字高程信息(DEM)的充分利用,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来解析类似晕渲地图的制作方法。
第一步:获取DEM数据,用户需要根据制图比例尺来选择对应精度的DEM数据,比如说要出全国土壤养分专题图就可以选择90米分辨率的DEM,原则上讲DEM精度越高表面立体效果越好,当然数据量也会更大,免费的DEM数据有ASTER 30米和90米的。另外DEM数据如果是分幅的,需要先进行镶嵌。
第二步:山影数据生成,只有DEM还不能实现立体效果,需要对其创建山影效果,使用3D 或Spatail Analyst工具箱中的山体阴影(Hillshade)工具,由DEM生成带有立体效果的栅格数据。该工具的主要参数设置:
Azimuth(太阳方位角),值域顺时针0~360;
Altitude(太阳高度角),值域0~90;
二者默认值分别为315和45,效果就是北京冬天下午的太阳位置,如果你想要北京夏天正午的日照效果,需要改为225和90)。
第三步:山影的叠加和渲染,之前制作好的山体阴影栅格数据和DEM加载到图层列表中,放在最底部(叠加顺序应该是:要素图层 + 山影栅格,面状图层需要设置图层的透明度,使得山影可见)。山影的渲染一般是选用黑白过渡的色带,而DEM可以根据制图美观的需要选用合适的彩色色带渲染。
不同场景下的最佳图面需要在对数据及地形了解的前提下,不断调整参数和试验探索,下图是不同分级和透明度设置效果:
注:文中部分图片引用自仲佳、王永等人的论文《利用DEM制作晕渲图的方法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