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服务 土地利用数据服务 土地覆盖数据服务 坡度数据服务 土壤侵蚀数据服务 全国各省市DEM数据服务 耕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林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水域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地形、地貌、土壤数据服务 分坡度耕地数据服务 全国大宗农作物种植范围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多种卫星遥感数据反演植被覆盖度数据服务 地表反照率数据服务 比辐射率数据服务 地表温度数据服务 地表蒸腾与蒸散数据服务 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服务 叶面积指数数据服务 净初级生产力数据服务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类型分布数据服务 土壤类型质地养分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增强型植被指数数据服务
多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多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湿润指数数据服务 大于0℃积温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光合有效辐射分量数据服务 显热/潜热信息数据服务 波文比信息数据服务 地表净辐射通量数据服务 光合有效辐射数据服务 温度带分区数据服务 山区小气候因子精细数据服务
全国夜间灯光指数数据服务 全国GDP公里格网数据服务 全国建筑物总面积公里格网数据服务 全国人口密度数据服务 全国县级医院分布数据服务 人口调查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收入统计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矿山面积统计及分布数据服务 载畜量及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数据服务 农田分类面积统计数据服务 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数据服务 医疗资源统计数据服务 教育资源统计数据服务 行政辖区信息数据服务
Landsat 8 高分二号 高分一号 SPOT-6卫星影像 法国Pleiades高分卫星 资源三号卫星 风云3号 中巴资源卫星 NOAA/AVHRR MODIS Landsat TM 环境小卫星 Landsat MSS 天绘一号卫星影像
一、色彩的利用
色彩可以分为彩色和消色,彩色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消色有黑、白、灰。
1.色彩三属性的利用
色相(chromaticity)
颜色的相貌 ,是一种颜色区别于另一种颜色的表相特征。从光学意义上讲,它是波长的的别名。色相是色彩最根本的属性。
亮度(brightness)(明度、光度)
指色彩本身的明暗程度。对于颜料来讲,它也可理解为接近白色的程度,其本身含黑、白成分的多少。
各种色相本身的亮度是不同的,七种标准色按亮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是:黄、橙、绿、青、蓝、紫。
在地图上,多运用不同亮度来表示对象的数量差异。
数量少 色调浅 数量多 色调深
纯度(colorsaturation)(饱和度、鲜艳度)
指颜色接近标准色的纯净程度。七种标准色是最为纯正和鲜艳的。某色相越接近同色相的光谱色,其饱和度越高。纯度又包含了一种色相与其它色相混合,某色所占比例大小的意义。混合其它色越少,其纯度越高;反之,纯度越低。
地图上一般小面积、少量分布的对象多使用纯度较高的色彩,以求明显突出;而大面积范围设色则最好用纯度低的色,以免过分明显刺眼。
2.色彩感觉的利用
有一首诗这样写到:
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兰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
颜色的兴奋与沉静感
在地图设计中,常根据不同的年龄对象而选择用色,如供老年人用的地图,多用沉静色;供小学生及少儿读的地图多用很强烈的兴奋色。
冷暖感
暖色:红、橙、黄
冷色:青、蓝、紫、白、灰
中性色:绿、黑
远近感
远色(退色):产生远距离感的色彩。
近色(进色):产生近距离感的色彩。
七种标准色的距离感由近而远的排列顺序:
黄、橙、红、绿、青、蓝、紫
轻重感
各种色按由轻到重的次序排列是:
白、黄、橙、红、灰、绿、青、蓝、紫、黑
膨胀与收缩感
膨胀感:亮度较高,色性较暖
收缩感:亮度较低,色性较冷
2013-06-24_005008
3.色彩象征性的利用
红色
是火的色,给人联想到热情、青春、欢乐、喜庆、兴奋。它又是血的色,用来表示政治进步,革命事业等。相反也用红色象征危险、灾害和恐怖等。
白色
为太阳、冰雪、白云之色,用以象征光明、纯洁、爽快、寒冷、单薄等。
黑色
象征积极,如安静、深思、考验、严肃、庄重、坚毅;
象征消极,如不吉祥和罪恶。
在地图上,主要利用色彩的自然景色象征和政治意义的象征。
自然景色象征
所有国家的普通地图上,水系用兰色,森林用绿色,地貌用棕色。
政治意义
用红色显示我国领土范围,象征社会主义祖国欣欣向荣,用红旗、红五星红色箭头表示革命力量,象征革命进步......
二.色彩的混合
色光的混合:加色法混合
色料的混合:减色法混合
1.加色法混合
系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光的混合,构成新的色光的方法。
色光三原色(基色)
红光—700 nm 绿光—546.1 nm 蓝光—435.8 nm
加色法混合的原理
a.色光相加,两种色光组成另一种色光。动画
b.混合色光的亮度等于被混合色光亮度之和,相混合
色光越多,则亮度越大。
间色光
两种原色光双双混合而得的新色光。
三原色光等量混合得三种标准间色光:黄、品红、青光。改变三原色比例可得到各种间色。
互补色光
在三原色光中,任二原色光混合而成的色光,与另一原色光相对,互为互补色光。如红光与青光,绿光与品红光,蓝光与黄光。
2.减色法的混合(色料:颜料 、涂料、印刷油墨的混合)
原理
从投射光中减去某些色光后,将剩余色光进行混合。 可以看出:混合次数越多,亮度越来越弱。
a .三原色(三减原色)
黄、品红、青
品红=白光-绿光
黄=白光-蓝光
青=白光-红光
b.间色
由两种原色混合而得的色。
等量混合
品红+黄=橙,黄+青=绿,青+品红=紫
不等量混合
品红2+黄1=红橙
黄2+青1=黄绿
青1+品红2 =紫红
c.互补色
色料三原色中,任二原色混合而成的间色与另一原色相对互为互补色。如品红与绿、黄与紫、青与橙。
应用
直接混合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料均匀地调配在一起,得到一种的混合色。如颜料、油墨的混合。
间接混合
将两种以上不同的颜色层重叠在一起,构成一种新的混合色。
三.计算机中颜色的表示
1.颜色空间
RGB颜色空间
所有由红绿蓝三种原色混合而成的颜色集合所构成的颜色空间。它是一个与设备相关的颜色空间。
混色的基本规律:
红+绿=黄 ,红+蓝=品红 ,绿+蓝=青,…..红+绿+蓝=白
CMYK颜色空间
是印刷油墨形成的颜色空间。取减色法的三原色加上黑而得。
2.表示方法
分级方法
一种原色(基色)可用八位二进制数表示,即三原色各分256级,取值范围为0~255。值越大, 这种颜色的成分就越多。如 R=128,G=64,B=0是红中带黄(红橙)色。
百分比方法
3. RGB与CMYK的换算
当K=0时,
R=255-C ,G=255-M ,B=255-Y
当K=0时,
R=255-(C+K),G=255-(M+K),B=255-(Y+K)
四.色彩的配合
把不同色相、不同明度、不同饱和度的颜色并列、拼接、镶嵌组成一个整体。
1.色彩的对比
色相对比
因色相的差别而成的对比
亮度对比
因亮度差别而成的对比
饱和度对比
因纯度的差别而成的对比。其对比的一个特点是增强用色的鲜艳感,造成一种“模糊与生动”的对比效果
冷暖对比
色彩因冷暖差别而成的对比
色彩按其亲疏关系可分为:
互补色
在色环上圆心角为1800的两色。
对比色
在色环上,任一色与之相隔900以外, 1800的以内的各色。
类似色
色环上,凡是在600范围以内的各色。
同种色
将某一种相加白或加黑,或加水冲淡而得的一系列颜色,彼此都称为同种色 。如粉红、浅红、鲜红、深红、红灰。
2.色相对比
互补色的对比
其对比最强烈,色相不变,各增强其饱和度。
对比色的对比
两色各增加其鲜明度,且互相倾向(相对色)对方的补色。
类似色的对比
对比时各自倾向色环中邻接色的色相,扩大了色彩的间隔,色相差增大。
同种色的对比
同种色对比时,亮度发生变化,亮者各亮,暗者更暗。
3.色彩的协调
指有明显差别的,对比强烈的色彩经过调整与重新组合之后,形成均衡、和谐、统一的色彩关系。
一幅图上的色彩,若无对比则显得单调、呆板,没有生气;若缺乏调和,又会琳琅满目,无美感。因此,一切成功的艺术作品,要求既要有统一调和,又要对比变化。
常用的色彩协调方法有:分割、减弱、渐变、改变面积、渗透、增加共同色素等方法。
在对比强烈的两色之间用补救色将两色隔开,能起到调和的效果。
补救色
黑、白、灰、金、银能适合任何不同色调,对任何色相都起调和作用,故称为补救色。
减弱
两色对比强烈时,如改变其亮度或饱和度,使其趋于协调。
渐变
两种对比强烈的颜色相接时,两色分别采取呈阶梯状的渐变,也能达到协调。
改变面积
两色对比时,双方的面积越接近或越大,调和效果越弱;面积越悬殊或越小,调和效果越强。
渗透
将对比强烈的两色中任一色块渗透到另一色区域中去,或者两色各自向对方渗透,也可以达到协调。
增加共同色素
在不调和的两色或色色之间,加入媒介色,使其达到协调。
总结
色彩的配合所遵循的客观规律是对比与协调规律,即对比中有协调,协调中有对比。
色彩的对比
扩大色彩三属性各要素之间的差异和对立。
色彩的调和
缩小色彩之间的差异和对立,注意其相关性,增加其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