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服务 土地利用数据服务 土地覆盖数据服务 坡度数据服务 土壤侵蚀数据服务 全国各省市DEM数据服务 耕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林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水域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地形、地貌、土壤数据服务 分坡度耕地数据服务 全国大宗农作物种植范围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多种卫星遥感数据反演植被覆盖度数据服务 地表反照率数据服务 比辐射率数据服务 地表温度数据服务 地表蒸腾与蒸散数据服务 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服务 叶面积指数数据服务 净初级生产力数据服务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类型分布数据服务 土壤类型质地养分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增强型植被指数数据服务
多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多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湿润指数数据服务 大于0℃积温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光合有效辐射分量数据服务 显热/潜热信息数据服务 波文比信息数据服务 地表净辐射通量数据服务 光合有效辐射数据服务 温度带分区数据服务 山区小气候因子精细数据服务
全国夜间灯光指数数据服务 全国GDP公里格网数据服务 全国建筑物总面积公里格网数据服务 全国人口密度数据服务 全国县级医院分布数据服务 人口调查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收入统计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矿山面积统计及分布数据服务 载畜量及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数据服务 农田分类面积统计数据服务 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数据服务 医疗资源统计数据服务 教育资源统计数据服务 行政辖区信息数据服务
Landsat 8 高分二号 高分一号 SPOT-6卫星影像 法国Pleiades高分卫星 资源三号卫星 风云3号 中巴资源卫星 NOAA/AVHRR MODIS Landsat TM 环境小卫星 Landsat MSS 天绘一号卫星影像
表示方法的选择
被表示物体和现象所要求的精度和定位程度
不同的专题现象及数据形式(包括:是点状、线状还是面状的;是连续还是离散的;是固定还是移动的;是表示数量特征还是质量特征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如运动线法可表示事物的动态位置,形象符号只能概略表达事物的外形特征。
制图资料的情况
资料是构成符号及表示方法的基础。资料的精度、分类和分级的详细程度、分布范围及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征,都会直接影响表示方法的选择。例如同样是表示某专题现象的区域分布特征,有足够详细的数据,就可选用点值法进行定量表示;资料比较简略,只能采用范围法定性表示。
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点
不同用途的地图在表示内容的详细性、精度、易读性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同样的专题数据(如某城市的就业水平)用于科研还是宣传教育,表示方法必然不同;专业人员用图与中小学的教学用图,表示方法也会不同。随着比例尺的缩小,同一制图区域专题现象的图形面积及可读精度发生变化,会使表示方法相应简化或从定量表示过渡到定性表示。如人口数据从点值法向范围法的过渡。
图例设计
图例是地图上所使用全部地图符号的说明。
图例设计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图例符号的完备与一致性
完备性是指:
图例应包括图幅中所有出现的专题符号。普通地图的符号,在专题地图的图例中可以省略。
一致性是指:
对点状、线点状符号状、面状符号有不同的含义:对是指在形状、尺寸、色彩、结构等方面与图内相应符号要保持严格的一致;对线状符号,应保持线划尺寸、色彩的一致;面状符号,在色彩(或网纹)上与图内相同类别一致。
图例系统的科学性
通常应将主要的排在前面,并明确标注出质量概念以及所代表的数值、单位。在以色级表现数量差异时,按惯例,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对应的数据顺序从小到大排列。
图面内容的安排(又称图面配置)
包括:各种大小或类型的地图的配置;地图的图名、图例、比例尺、统计图表、照片、影像、文字说明等的位置与大小;专题要素与底图要素的配合与取舍;专题内容与图廓的关系等。
(1)主图
是专题地图图幅的主体,应占有突出位置及较大的图面空间。
在主图的图面配置中,还要注意几个问题:
要突出主区与邻区是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增强主图区域的视觉对比度。
主图的方向一般应按惯例定为上北下南。
移图
制图区域的形状、地图比例尺与制图区城的大小难以协调时,可将主图的一部分移到图廓内较为适宜的区域,这就成为移图。例如在一些表示我国完整疆域的地图中,经常在图的右下方放置比例尺小于大陆部分的南海诸岛,就是一种常见的移图形式。
重要地区扩大图
主图中专题要素分布较密,难以正常显示专题信息的重要区域,可适当采取扩大图的形式处理。扩大图的表示方法应与主图一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图形数量。
(2)副图
指补充说明主图内容不足的地图,如主图位置示意图、内容补充图等。
(3)图名
其主要功能是为读图者提供地图的区域和主题的信息。图名要尽可能简练、确切。一般可放在图廓外的北上方,或图廓内以横排或竖排的形式放在左上、右上的位置。
(4)图例
图例应尽可能集中在一起。并按读图习惯,从左到右有序排列。
(5)比例尺
专题地图的比例尺一般被安置在图名或图例的下方,以直线比例尺的形式最为有效、实用。
(6)统计图表与文字说明
是对主题的概括与补充比较有效的形式。统计图表与文字说明在图面组成中只占次要地位,数量不可过多,所占幅面不宜太大,对单幅地图更应如此。
(7)图廓
单幅地图一般都以图框作为制图的区域范围。挂图的外图廓形状比较复杂。桌面用图的图廓都比较简练,有的就以两根内细外粗的平行黑线表示内外图廓。有的在图廓上表示有经纬度分划注记,有的为检索而设置了纵横方格的刻度分划。
色彩设计
1.按照专题现象的不同特性,可以有不同的设色方法与要求
表示专题现象的质量差异或类别
运用色彩的色相差异,能简洁、有效地反映现象的质量差异。不同色带作为不同行政区的界线;类型图上用不同色相表示不同大类的区分(土地利用现状、地貌类型);表示对象实地分布范围时,以不同色相进行划分。
表示专题现象的数量差异
应以色彩的亮度变化较好;颜色的差异必须较明显才有较好的读图效果。
表示专题现象的动态变化
运用色彩中前进色、后退色概念,以及色彩的深浅连续变化表示事物相对意义上的运动状态。这在以线状符号指示运动方向(运动线法)中运用最为直观、普遍,有时把点状符号给出从大到小的系列变化,也能取得象征性的动态效果。
2.色彩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注意用色的双重意义
应尽可能结合色彩的象征意义及用色习惯。
用色上的可分性与和谐性的统一
色彩设计时,对大小不同的图形面积采用不同的设色方法
色彩的数目及其组合的情况
这对制图工艺有很大关系,也会直接影响成图的成本,应予重视。
示例图
德国兰茨胡特市职业构成图。该图背景采用由浅黄色到红橙色的色级 色表示人口密度的分布范围,图表表示各个城镇人口的职业构成比例。图表中使用了较浓且对比强烈的蓝、红、绿色相对比,并留白底、加 黑框线,使得整个图面充满生机,富有层次感。
德国斯图加特市职业构成图。该图背景采用暖色调的色级底色表示人口密度的分布范围,定位结构图表表示人口流动的比例,其特色是采用较深的红色与白色形成强烈的明度对比,既清晰易读,又十分活跃,酷像灯光在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