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预祝您龙年大吉,万事如意, 过节期间, 大家如需数据服务,请拨打400 或直接添加客服微信,再祝大家龙年,心想事成。
关注我们 新浪 腾讯
数据订购
推荐新闻
销售咨询
电话:13911690905
微信:13911690905
邮箱: 2206260@qq.com
综合咨询:2206260
2863548516
2629602953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打造生态环境质量卫星遥感评价体系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日期:2022年02月24日

      中国气象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提出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贡献。卫星遥感技术作为高科技手段,何处着手,如何发力?

      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工作,重在建设、贵在创新、着力在服务。为了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服务能力,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组织生态气象攻关团队对当前主流的生态环境评价方法进行广泛调研,梳理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传统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多是依据统计数据、站点数据、年鉴数据等,一般具有较长的时间滞后性和空间离散性,对于评价区域难以提供及时和全覆盖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遥感方法虽然可以提供空间全覆盖的评价,但当前常见的遥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从绿度、湿度、热度、旱度等四个角度进行评价,仅代表了地表环境状况,无法反映大气圈、水圈等其他圈层的生态环境质量,缺乏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理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生态气象攻关团队提出遵从权威规范、完善评价指标、优化遥感参数的原则,着手研发新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该体系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对其中所有二级指标精确匹配到与其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生态气象遥感参数,首次实现环境指标全覆盖。这些生态气象遥感参数涵盖植被、大气、水体、土壤等质量以及环境突变要素,其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国产风云卫星海量的大气、陆地、海洋等数据,形成时间迅捷、空间全覆盖、成本低廉的全国尺度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服务能力。  

      新的评价体系已在全国气象部门广泛使用。自2019年以来,通过国省合作的形式,生态气象攻关团队在秦岭、黄土高原、黄河流域、太行山、青藏高原、北京密云、长江流域、长江中游三省、漓江流域、三江源等区域开展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示范工作,得到了多地生态环境质量显著变好的科学结论,并在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幅度、变化原因等方面开展深入分析,发布权威高质量科学评估报告20余期。

      该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了以国产风云气象卫星为主的卫星遥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从评价模型到卫星数据的全自主动态一体化遥感评价,模型所涵盖的参数包含大气-植被-土壤-水体各圈层,能更加全面科学地判断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通过联合地方省市开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示范工作,不仅能为当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与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也促进了风云卫星数据应用的普及化。

      未来,随着风云卫星事业的快速发展,大气、陆地、海洋等地球系统多圈层海量数据资源将不断积累,可以预见的是,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的生态环境质量卫星遥感评价体系将为国家及地方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丰富的气象智慧。

声明:GimCloud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京ICP备2025132830号-1 京公网安备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