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服务 土地利用数据服务 土地覆盖数据服务 坡度数据服务 土壤侵蚀数据服务 全国各省市DEM数据服务 耕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林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水域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地形、地貌、土壤数据服务 分坡度耕地数据服务 全国大宗农作物种植范围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多种卫星遥感数据反演植被覆盖度数据服务 地表反照率数据服务 比辐射率数据服务 地表温度数据服务 地表蒸腾与蒸散数据服务 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服务 叶面积指数数据服务 净初级生产力数据服务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类型分布数据服务 土壤类型质地养分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增强型植被指数数据服务
多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多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湿润指数数据服务 大于0℃积温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光合有效辐射分量数据服务 显热/潜热信息数据服务 波文比信息数据服务 地表净辐射通量数据服务 光合有效辐射数据服务 温度带分区数据服务 山区小气候因子精细数据服务
全国夜间灯光指数数据服务 全国GDP公里格网数据服务 全国建筑物总面积公里格网数据服务 全国人口密度数据服务 全国县级医院分布数据服务 人口调查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收入统计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矿山面积统计及分布数据服务 载畜量及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数据服务 农田分类面积统计数据服务 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数据服务 医疗资源统计数据服务 教育资源统计数据服务 行政辖区信息数据服务
Landsat 8 高分二号 高分一号 SPOT-6卫星影像 法国Pleiades高分卫星 资源三号卫星 风云3号 中巴资源卫星 NOAA/AVHRR MODIS Landsat TM 环境小卫星 Landsat MSS 天绘一号卫星影像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及分工等。《通知》引起业界高度关注。针对什么是实景三维、它能做什么、为什么建设实景三维中国、如何建设实景三维中国等热点问题,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负责人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什么是实景三维?
作为新型基础测绘标准化产品,为数字中国提供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分析基础,是数字政府、数字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数据资源和生产要素
自然资源部国土测绘司负责人介绍,实景三维是对一定空间范围内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进行真实、立体、时序化表达的数字空间,是新型基础测绘的标准化产品,是重要的国家新型基础设施。按照表达内容和层级,实景三维分为地形级、城市级、部件级。其中,地形级实景三维是城市级和部件级实景三维的承载基础,主要由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表面模型(DSM)与数字正射影像(DOM)/真正射影像(TDOM)及地理实体融合实时感知数据构成,重点是对生态空间的数字映射。城市级实景三维是对地形级实景三维的细化表达,主要由倾斜摄影三维模型、激光点云、纹理等数据经实体化并融合实时感知数据构成,重点是对生产和生活空间的数字映射。部件级实景三维是对城市级实景三维的分解和细化表达,重点是满足专业化、个性化应用需求。
为什么建设实景三维中国?
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地理信息产品提出新要求
上述负责人表示,新时期,我国提出了数字中国、数字政府、数字经济等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地理信息产品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实体化,以独立地物为对象,突破比例尺、地图分幅和投影等限制。二是三维化,由以“点、线、面”为核心,扩展至以“体”为核心,对现实世界进行三维表达。三是语义化,实现各类大数据挂接融合,既能够实现人眼可读,也能保证机器能懂。四是全空间,由侧重陆地表层空间的描述,到实现“地上下、室内外、水上下”全空间的一体化描述。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时代,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无人机航空摄影、激光雷达、移动测量等测绘技术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信息与通信技术(ICT)和人工智能(AI)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测绘技术储备坚实强劲,对现实世界进行真实、实时描述和管理成为可能。
因此,全面推进实景三维中国这一战略性数据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建设,实现基础测绘业务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实景三维中国能做什么?
服务政府治理,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上述负责人表示,第一,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有利于形成数字治理新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土空间规划方面,可基于国省市县互联互通的实景三维数据,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为摸清家底、认知规律和科学管控提供基础支撑。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基于实景三维集成融合土地利用、环境质量等专题数据,可为国土空间规划与人居环境质量关联性、城市通风廊道与建筑格局关联性等提供知识服务。在城市精细治理与服务方面,基于城市级、部件级实景三维,可为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更为高效直观的数字空间基底,在城市更新、社区治理、环境整治、城市仿真等城市行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服务灾害预警防治方面,基于实景三维,可实现立体化时空分析决策和实时物联感知,为灾害预警及重大灾难事故的快速应急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对测绘地理信息行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实景三维中国是数字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数据资源和生产要素,对于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是未来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模式,是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将在数据采集、处理、应用等方面释放大量机会,对于行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是壮大产业动能的重要渠道,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厚植创新创业文化的有效手段。
第三,实景三维中国建设适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能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日常生活中,基于实景三维对现实世界的高精度、强现势性刻画,可实现人文及自然景观在线浏览,足不出户世界环游,把地球搬回家。在高危工作环境中,基于实景三维可将通风系统、机电设备、暖通设备等进行可视化管理,对空气质量、温度、湿度、气压超出阈值范围的设备及时报警和定位,并通过控制物联设备进行远程操控辅助作业,减少危险环境带来的爆炸伤人等情况。
实景三维中国怎么建?
遵循创新驱动、统一设计、保障投入、协同实施、边建边用原则推进
《通知》明确了五大建设任务,分别为地形级实景三维建设、城市级实景三维建设、部件级实景三维建设、物联感知数据接入与融合、在线系统与支撑环境建设。建设过程坚持系统观念、强化顶层设计、构建技术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形成统一设计和分级建设相结合、国家和省市县协同实施的“全国一盘棋”格局。
上述负责人表示,实景三维中国建设遵循创新驱动、统一设计、保障投入、协同实施、边建边用的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即要求坚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双轮驱动”;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关键技术安全、自主、可控,通过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参与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统一设计,即要求强化顶层设计,实现“全国一盘棋”,形成多类型产品供给、多领域技术融合、全链条规范有序的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体系。
保障投入,即要求健全投入保障机制,以通过设立专项工程或列入年度计划等方式,夯实实景三维中国建设资金保障,同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部件级实景三维建设。
协同实施,即要求构建国家和省区市协同实施机制,加强建设内容、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以及政策机制等的接续贯通,协同推进建设工作。
边建边用,即要求坚持边建设、边应用,基于实景三维丰富多元的时空维度、信息负载、功能支持,积极开展应用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将建设成果及时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及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