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服务 土地利用数据服务 土地覆盖数据服务 坡度数据服务 土壤侵蚀数据服务 全国各省市DEM数据服务 耕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林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水域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地形、地貌、土壤数据服务 分坡度耕地数据服务 全国大宗农作物种植范围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多种卫星遥感数据反演植被覆盖度数据服务 地表反照率数据服务 比辐射率数据服务 地表温度数据服务 地表蒸腾与蒸散数据服务 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服务 叶面积指数数据服务 净初级生产力数据服务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类型分布数据服务 土壤类型质地养分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增强型植被指数数据服务
多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多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湿润指数数据服务 大于0℃积温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光合有效辐射分量数据服务 显热/潜热信息数据服务 波文比信息数据服务 地表净辐射通量数据服务 光合有效辐射数据服务 温度带分区数据服务 山区小气候因子精细数据服务
全国夜间灯光指数数据服务 全国GDP公里格网数据服务 全国建筑物总面积公里格网数据服务 全国人口密度数据服务 全国县级医院分布数据服务 人口调查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收入统计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矿山面积统计及分布数据服务 载畜量及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数据服务 农田分类面积统计数据服务 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数据服务 医疗资源统计数据服务 教育资源统计数据服务 行政辖区信息数据服务
Landsat 8 高分二号 高分一号 SPOT-6卫星影像 法国Pleiades高分卫星 资源三号卫星 风云3号 中巴资源卫星 NOAA/AVHRR MODIS Landsat TM 环境小卫星 Landsat MSS 天绘一号卫星影像
日前,陕西省森林资源管理局组织召开项目验收会,由自然资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承担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宁太分局自然资源基础本底调查和勘界定标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两支撑、一提升”根本定位,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优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主动对接各行各业需求,加强测绘地理信息与交叉行业有机融合,以全新的理念融入自然资源大格局和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高质量发展。
自然资源本底调查成果丰富
2020年7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大熊猫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试行)》(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明确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主要建设任务。为确保《总体规划》顺利落地实施,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省管理局将自然资源本底调查工作确定为2020年和2021年中央财政国家公园建设的工作重点和最紧迫的任务。自然资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承担大熊猫国家公园宁太管理分局自然资源本底调查工作。
承担项目后,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切实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对接、主动探索,率先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引入国家公园自然资源本底调查工作。工作人员采用卫星遥感影像解译、3S一体化调查、空间数据分析等技术,与林业、土地资源管理、水文水资源和生态学等多学科融合,对辖区内土地类型、分布、范围、面积、权属性质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编制形成土地资源调查报告;对河流、湖泊、水库等水资源分布、流域面积、降水量、径流量等核心内容进行摸底,编制形成水资源调查报告;结合项目区自然立地条件,根据评价对象结构、功能以及区域特性,从保育土壤、林木养分固持、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森林康养等7个功能类别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物质量和价值量进行定量分析,编制形成生态服务价值分析及评价报告;同时,还完成了自然资源本底调查数据库建设工作。
勘界定标工作圆满完成
为有效解决以往自然保护地“纸上画线”带来的管理效率低、精度差、数据格式不统一问题,2021年底,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宁太管理分局辖区勘界定标工作,以达到国家公园概念中“边界清晰”的特征。
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测量技术和地图制图技术,细化和勘正大熊猫国家公园宁太分局辖区范围界线,因地制宜、精准落地界牌、界桩和界碑点位,建立勘界定标矢量数据库,确保大熊猫国家公园宁太分局辖区范围和管控分区界线清晰明了,进一步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规范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使其监督执法工作有线可依。
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是一项测绘地理信息、林业等多行业技术协作的工作,也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服务于自然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应用典范。目前,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已完成陕西省1个国家公园及多个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的勘界定标工作,形成了详实、可靠、权威的勘界立标成果。
自然资源本地调查和勘界立标工作的完成,为下一步统一大熊猫国家公园自然资源数据框架,提升管理效能,推动信息化建设,建设高质量森林资源和“绿色陕西”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