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服务 土地利用数据服务 土地覆盖数据服务 坡度数据服务 土壤侵蚀数据服务 全国各省市DEM数据服务 耕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林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水域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地形、地貌、土壤数据服务 分坡度耕地数据服务 全国大宗农作物种植范围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多种卫星遥感数据反演植被覆盖度数据服务 地表反照率数据服务 比辐射率数据服务 地表温度数据服务 地表蒸腾与蒸散数据服务 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服务 叶面积指数数据服务 净初级生产力数据服务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类型分布数据服务 土壤类型质地养分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增强型植被指数数据服务
多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多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湿润指数数据服务 大于0℃积温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光合有效辐射分量数据服务 显热/潜热信息数据服务 波文比信息数据服务 地表净辐射通量数据服务 光合有效辐射数据服务 温度带分区数据服务 山区小气候因子精细数据服务
全国夜间灯光指数数据服务 全国GDP公里格网数据服务 全国建筑物总面积公里格网数据服务 全国人口密度数据服务 全国县级医院分布数据服务 人口调查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收入统计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矿山面积统计及分布数据服务 载畜量及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数据服务 农田分类面积统计数据服务 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数据服务 医疗资源统计数据服务 教育资源统计数据服务 行政辖区信息数据服务
Landsat 8 高分二号 高分一号 SPOT-6卫星影像 法国Pleiades高分卫星 资源三号卫星 风云3号 中巴资源卫星 NOAA/AVHRR MODIS Landsat TM 环境小卫星 Landsat MSS 天绘一号卫星影像
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的发展与成就有关情况。
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刘国洪表示,十年来,基础测绘能力显著提升,地理信息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我们修订了《测绘法》《地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确立了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服务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生态保护和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的工作定位。编制实施了《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等,形成了新型测绘体系建设、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战略转型、地理信息产业和行业健康发展、测绘地理信息安全服务的工作新格局。
二是基础测绘数据获取和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我国国产卫星遥感数据获取能力显著提高,十年间,国产高分辨率影像数据获取实现了零的突破。在十年前,我们的高分影像都要采购国外卫星。目前,仅自然资源部作为牵头主用户的国产在轨卫星就达到了25颗。我们实现了对全部陆地国土2米分辨率影像季度全覆盖,亚米分辨率影像年度全覆盖。2021年,我们提供的测绘成果有46.3万幅,这些测绘成果可以覆盖我们全部国土20遍。全国卫星导航定轨基准服务系统已经全面建成,实现向全社会提供厘米级实时的导航定位服务。我们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时空数据库、新一代全国数字高程模型、实景三维中国和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等,这些技术工作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统一的时空数据基础底板。
三是测绘地理信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有力支撑了经济普查、国土调查、污染源普查、人口普查等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有力推动了政府治理数字化改革。基于地理位置、导航定位的空间数据服务,有力促进了现代物流、自动驾驶、共享经济等新产业快速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从2011年的150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7500多亿元,十年间增长了4倍。另外,应急测绘保障被称为“灾区上空的眼睛”,为核实灾情、精准组织救援可以提供及时、可靠的地理位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十年间,我们先后为200余次重特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提供了保障服务。通过十年的努力,我们基本形成了应急测绘快速响应机制。就拿这次四川泸定“9·5”地震救援为例,我们在震后3小时,就向前方指挥部提供了现场指挥地图,同时紧急调集14颗卫星连续7天进行编程拍摄,就是定向定点定时的拍摄,以便于及时在救援过程中更新指挥地图。我们迅速派无人机,获取了震区0.3米分辨率的雷达影像。对于边远地区,由于道路中断,地面救援难以到达的地方,我们及时获取了0.1米分辨率高清影像,为抢通道路、搜救人员提供及时精准定位服务,为救援工作赢得了宝贵时间。当然这套机制还要在现在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以便于更好地提供服务。
刘国洪表示,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牢牢把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不断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