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服务 土地利用数据服务 土地覆盖数据服务 坡度数据服务 土壤侵蚀数据服务 全国各省市DEM数据服务 耕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林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水域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地形、地貌、土壤数据服务 分坡度耕地数据服务 全国大宗农作物种植范围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多种卫星遥感数据反演植被覆盖度数据服务 地表反照率数据服务 比辐射率数据服务 地表温度数据服务 地表蒸腾与蒸散数据服务 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服务 叶面积指数数据服务 净初级生产力数据服务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类型分布数据服务 土壤类型质地养分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增强型植被指数数据服务
多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多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湿润指数数据服务 大于0℃积温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光合有效辐射分量数据服务 显热/潜热信息数据服务 波文比信息数据服务 地表净辐射通量数据服务 光合有效辐射数据服务 温度带分区数据服务 山区小气候因子精细数据服务
全国夜间灯光指数数据服务 全国GDP公里格网数据服务 全国建筑物总面积公里格网数据服务 全国人口密度数据服务 全国县级医院分布数据服务 人口调查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收入统计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矿山面积统计及分布数据服务 载畜量及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数据服务 农田分类面积统计数据服务 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数据服务 医疗资源统计数据服务 教育资源统计数据服务 行政辖区信息数据服务
Landsat 8 高分二号 高分一号 SPOT-6卫星影像 法国Pleiades高分卫星 资源三号卫星 风云3号 中巴资源卫星 NOAA/AVHRR MODIS Landsat TM 环境小卫星 Landsat MSS 天绘一号卫星影像
自然资源是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空间载体和能量来源。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领域,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层次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自然资源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等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紧紧抓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积极实施以地球系统科学核心理论为支撑,以深地探测、深海极地探测、深空对地观测为引领,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优化管控、生态保护修复技术体系为主体的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战略,自然资源科技“上天入地”“登峰下海”,为增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面向重大需求,加强科技攻关,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自然资源部聚焦粮食安全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协调发展、海洋强国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瞄准深地、深海、空天和极地等前沿技术领域,架起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四梁八柱”,初步构建起自然资源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前瞻性研究,持续探索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规律及对资源环境影响机理,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统一管理和系统修复实践平台上,不断丰富发展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地球深部探测、资源勘查开发理论方法取得重要突破,亚洲最深大陆科学钻井松科二井成功“入地”7018米;深部资源能源探测核心装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陆地4000米深度范围内的精细结构探测;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两轮成功试采,实现了从勘查、开发理论到技术、工程、装备的全过程自主创新;自主建造我国首艘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2”号,极地科考进入“双龙探极”新时代;“蛟龙号”“潜龙二号”实现业务化勘查作业,“奋斗者”号下潜突破万米海深,国产深海开发立体探测技术体系初步形成;全自主的核心关键技术和装备全面担纲第三次珠峰高程测量,科技自力自强再攀新高。
坚持应用导向,推动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激发高质量发展潜力。以高效能治理助推高质量发展,自然资源部在履行“两统一”职责中坚持科技赋能,不断提升治理能力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按照“四统一”要求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四级上下贯通,覆盖全域、动态更新、权威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构建起新时代数字化空间治理体系框架,引领未来美丽中国建设;深入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坚持并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完善分行业的土地使用标准,促进城镇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高质量发展;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部署制定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标准,构建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技术标准体系,以资源节约集约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依托国产高分辨率、快速覆盖的陆海卫星观测能力和部省贯通的卫星应用技术体系,充分发挥卫星遥感技术的“效率倍增器”作用,为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自然资源督察执法等工作提供重要的科技手段保障;研发滑坡预警监测仪等智能设备实现实用化,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守护人民群众生命福祉;基础测绘数据获取和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全面建成全国卫星导航定轨基准服务系统,向全社会提供厘米级实时导航定位服务,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广泛应用于大众消费和民生领域,十年间先后为200余次重特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提供服务保障,有力促进了现代物流、自动驾驶、共享经济等新产业快速发展。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科技创新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近年来,自然资源部不断深化使命导向的科技体制改革,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切实优化人才激励机制,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松绑减负”,初步搭建起由部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等组成的高层次人才梯队,科研人员内生动力不断激发。以高水平科创平台建设为抓手,持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打造跨学科、跨技术领域、跨区域、产学研用协同的自然资源高效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建强工程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1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强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让科创平台成为聚集优秀人才的高地和原始创新的策源地,自然资源科技创新活力动力竞相迸发。
参与全球治理,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创新共赢,增添高质量发展活力。科学技术具有世界性、时代性,国际科技合作是大趋势。自然资源部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参与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行动,参与并推动地球观测组织(GEO)、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等国际科技组织或计划发展,积极发起并组织地球科学和自然资源领域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建设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推动自主海洋环境预报技术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应用,在华成功建立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推动建立中国-东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中国-东盟地学信息大数据平台等,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贡献中国智慧。
未来已来,唯变不变。“十四五”时期,自然资源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扬科技创新精神,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激发创新潜力,强化深地探测、深海极地探测、深空对地观测“三深引领”攻关,统筹推进科技研发、科技改革、科技人才、科技平台“四位一体”布局,重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耕地保护、能源资源保障、国土空间规划、灾害监测防治、调查监测与智能化测绘技术建设,矢志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