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服务 土地利用数据服务 土地覆盖数据服务 坡度数据服务 土壤侵蚀数据服务 全国各省市DEM数据服务 耕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林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水域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地形、地貌、土壤数据服务 分坡度耕地数据服务 全国大宗农作物种植范围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多种卫星遥感数据反演植被覆盖度数据服务 地表反照率数据服务 比辐射率数据服务 地表温度数据服务 地表蒸腾与蒸散数据服务 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服务 叶面积指数数据服务 净初级生产力数据服务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类型分布数据服务 土壤类型质地养分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增强型植被指数数据服务
多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多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湿润指数数据服务 大于0℃积温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光合有效辐射分量数据服务 显热/潜热信息数据服务 波文比信息数据服务 地表净辐射通量数据服务 光合有效辐射数据服务 温度带分区数据服务 山区小气候因子精细数据服务
全国夜间灯光指数数据服务 全国GDP公里格网数据服务 全国建筑物总面积公里格网数据服务 全国人口密度数据服务 全国县级医院分布数据服务 人口调查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收入统计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矿山面积统计及分布数据服务 载畜量及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数据服务 农田分类面积统计数据服务 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数据服务 医疗资源统计数据服务 教育资源统计数据服务 行政辖区信息数据服务
Landsat 8 高分二号 高分一号 SPOT-6卫星影像 法国Pleiades高分卫星 资源三号卫星 风云3号 中巴资源卫星 NOAA/AVHRR MODIS Landsat TM 环境小卫星 Landsat MSS 天绘一号卫星影像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2023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22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00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6%。
北斗三号全球系统自2020年开通服务以来,进一步刺激和拉动了各行业对北斗技术应用的需求和投入,2022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范围进一步扩大。
数据显示,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核心产值达到1527亿元人民币。作为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和重要保障以及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信息资源,未来北斗将全面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表示,北斗应用总体规模仍在稳步提升,重点领域也在持续发力,国际合作实现稳步发展,北斗规模化应用正在全面开启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的新篇章。
北斗系统全面赋能国家基础设施
《白皮书》显示,2022年以来,北斗系统加速融入电力、自然资源、农业、通信、交通等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大幅提升了高精度位置服务的能力水平,逐步形成深度应用、规模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2022年,电力行业持续大力推进北斗应用。截至2022年底,全行业已完成了超过2000多座电力北斗地基增强基准站的建设和部署,推广各类北斗应用终端超过50万台/套,为无人机自主巡检、变电站机器人巡检、杆塔监测等业务应用的智能设备提供可靠的、精准的、稳定的高精度位置服务。目前,电力行业车辆全部安装北斗车载终端。
在防灾减灾领域,截至目前,以北斗高精度技术为核心的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已在云南、四川等十多个省份开展监测。该系统将北斗高精度接收机、雨量计等各类传感器组合起来,对灾体隐患点的形变、裂缝、地下水位等进行监测,实现远程在线实时监控、分析和预警。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常务副会长、新闻发言人赵继成表示,国内17个省份超过22000处地灾隐患点安装了低价格、低能耗的北斗滑坡预警仪,实现“人防﹢技防”,提升灾害预警能力,有效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农业领域,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将北斗终端作为标准配置的农机企业超过50家,已安装农机自动驾驶系统、作业监测、渔船定位捕捞等远程运维终端近160万台/套,实现了跨企业农机作业数据整合,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作物收获和拖拉机作业的24小时动态监测。
于贤成告诉记者,在民航、铁路、林业和应急等行业也已启动北斗系统应用示范。随着“+北斗”应用的不断普及,在一些行业中,北斗技术及时空信息已经实现深化应用,并形成了无人化、自动化的生产作业新模式。
北斗系统在大众消费领域大规模应用
记者也注意到,北斗系统不仅全面赋能国家基础设施,它还在共享经济、智能手机等大众消费领域实现大规模应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白皮书》显示,2022年国内卫星导航定位终端产品总销量超3.76亿台,其中具有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2.64亿台,占比达到98.5%。包括物联网、穿戴式、车载、高精度等在内的各类定位终端设备销量超过1亿台/套。此外,国内多个导航地图供应商正式切换为北斗优先定位,日均使用量已超过3600亿次。
赵继成表示,截至2022年底,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销量累计已超过3亿片,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12.88亿台/套。芯片技术持续突破,12纳米工艺、低功耗芯片即将推出。
此外,《白皮书》显示,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大力推动北斗规模化应用,促进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许多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政策,鼓励和扶持北斗产业的发展。例如北京、广东、浙江等地,以发展数字经济为背景,明确提出了鼓励北斗与5G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创新,推动北斗在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城市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