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服务 土地利用数据服务 土地覆盖数据服务 坡度数据服务 土壤侵蚀数据服务 全国各省市DEM数据服务 耕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林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水域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地形、地貌、土壤数据服务 分坡度耕地数据服务 全国大宗农作物种植范围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多种卫星遥感数据反演植被覆盖度数据服务 地表反照率数据服务 比辐射率数据服务 地表温度数据服务 地表蒸腾与蒸散数据服务 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服务 叶面积指数数据服务 净初级生产力数据服务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类型分布数据服务 土壤类型质地养分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增强型植被指数数据服务
多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多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湿润指数数据服务 大于0℃积温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光合有效辐射分量数据服务 显热/潜热信息数据服务 波文比信息数据服务 地表净辐射通量数据服务 光合有效辐射数据服务 温度带分区数据服务 山区小气候因子精细数据服务
全国夜间灯光指数数据服务 全国GDP公里格网数据服务 全国建筑物总面积公里格网数据服务 全国人口密度数据服务 全国县级医院分布数据服务 人口调查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收入统计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矿山面积统计及分布数据服务 载畜量及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数据服务 农田分类面积统计数据服务 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数据服务 医疗资源统计数据服务 教育资源统计数据服务 行政辖区信息数据服务
Landsat 8 高分二号 高分一号 SPOT-6卫星影像 法国Pleiades高分卫星 资源三号卫星 风云3号 中巴资源卫星 NOAA/AVHRR MODIS Landsat TM 环境小卫星 Landsat MSS 天绘一号卫星影像
不仅市民出行习惯使用地图导航,对于城市的管理者来说,智慧化管理更需要电子地图的支撑。近日,智慧南京时空大数据平台通过国家自然资源部的验收,平台动态发布鲜活、立体、权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智慧南京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时空数据支撑。
随着城市对管理的精细化、场景化的升级,二维电子地图已经满足不了需求,市规划资源局在“天地图·南京”的基础上,启动智慧南京时空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市规划资源局测绘管理处(地理信息处)处长贾凉告诉记者,国家试点项目“智慧南京时空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微服务、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构建了南京市安全统一的时空基础设施,提供了一站式地理信息便捷服务。从单一在线地图服务向综合地理信息服务转变,从二维数据服务向二三维数据服务转变,南京时空大数据平台(天地图·南京)实现了“一次投入、全市共享”的应用格局。平台在线访问部门数日均83个,累计服务访问量41.9亿次,服务访问频率达328万次/天,数据输出量达33.28GB/天。
平台与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合作共享、联动更新,建成全市标准地址库,汇聚南京107万条标准化地址、98万条兴趣点数据。为了让地图立起来,平台还在分步推进“实景三维南京”建设。目前已建成覆盖全市域6587平方公里的建筑三维白模、重点区域约400平方公里倾斜摄影三维数据。
贾凉解释道,在实现三维模型数据脱敏脱密前,平台发布建筑白模数据,也就是将现实中的建筑在图上以白色体块模型呈现,既保证了三维数据服务安全高效,又大大方便了相关部门的智慧化管理。例如,沿街建筑从平面地图变成具有实景感的信息模型后,房产部门可以在其智慧平台上精确区分危旧房,从而落实好动态监管。产业园区有了三维南京的实景,可以对每一幢楼进行信息标注,从而对园区的产业分布、单位GDP贡献等实现智慧化管理。
作为试点城市,南京平台的最大亮点是应用。以往不少部门、单位搭建自己的智慧平台,都是从商业地图购买信息,花费不菲。这些平台信息多数难以共享,也因为地理基准底图问题带来实际定位的误差。而南京时空大数据平台(天地图·南京)是智慧南京、智慧政府建设的基石与底座。目前,已有34个市级部委办局、江北新区以及11个区级政府接入,支撑了南京市城市排水监管系统、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系统、南京市数字城管系统、江北新区一网统管平台、建邺区平安联盟IOC监控系统等141个地理应用系统,为南京市“政务一张图”的建设奠定基础,让智慧城市管理更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