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服务 土地利用数据服务 土地覆盖数据服务 坡度数据服务 土壤侵蚀数据服务 全国各省市DEM数据服务 耕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林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水域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地形、地貌、土壤数据服务 分坡度耕地数据服务 全国大宗农作物种植范围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多种卫星遥感数据反演植被覆盖度数据服务 地表反照率数据服务 比辐射率数据服务 地表温度数据服务 地表蒸腾与蒸散数据服务 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服务 叶面积指数数据服务 净初级生产力数据服务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类型分布数据服务 土壤类型质地养分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增强型植被指数数据服务
多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多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湿润指数数据服务 大于0℃积温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光合有效辐射分量数据服务 显热/潜热信息数据服务 波文比信息数据服务 地表净辐射通量数据服务 光合有效辐射数据服务 温度带分区数据服务 山区小气候因子精细数据服务
全国夜间灯光指数数据服务 全国GDP公里格网数据服务 全国建筑物总面积公里格网数据服务 全国人口密度数据服务 全国县级医院分布数据服务 人口调查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收入统计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矿山面积统计及分布数据服务 载畜量及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数据服务 农田分类面积统计数据服务 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数据服务 医疗资源统计数据服务 教育资源统计数据服务 行政辖区信息数据服务
Landsat 8 高分二号 高分一号 SPOT-6卫星影像 法国Pleiades高分卫星 资源三号卫星 风云3号 中巴资源卫星 NOAA/AVHRR MODIS Landsat TM 环境小卫星 Landsat MSS 天绘一号卫星影像
在人民路与前进路交叉路口,智能红绿灯像有眼睛一样,能够根据车流量自动调整配时;乘坐9路网联精准公交车,像地铁一样方便准时;利用泛V2X导航应用,非智能车通过一部手机,也能像智能车一样收到辅助驾驶预警提醒……
过去几年来,在智能网联、智慧交通、智慧城市融合发展过程中,襄阳一直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
2020年,工信部答复关于支持襄阳市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的建议。今年4月,由于城市网联融合发展取得的众多成果,襄阳正式获批成为第五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最近,襄阳先导区一期和智慧交管项目通过验收……越来越多的智慧交通场景正在这里落地成为现实。
在打造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智慧交管”全域融合应用城市的过程中,襄阳致力于实现中心城区车联网全域覆盖,并将其深度应用于公交、自驾、停车等广阔的城市场景。 如今,襄阳不仅跑出了城市网联融合发展的“襄阳模式”,还为双智建设和城市交通智慧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襄阳经验”。
数字技术助力交通管理降本增效
走进襄阳车联网先导区运营中心,有一面实时呈现先导区运营情况的大屏格外引人注目。
在腾讯、天安智联、喜悦智慧等企业的深度参与下,襄阳车联网先导区综合利用云计算、V2X、高精地图、融合感知、数字孪生等核心技术,实现了先导区内网联车辆、基础设施等之间的互联互通。
通过一块屏幕,不仅可以展示先导区的整体情况,还能实时显示城区路口的二维、三维交通态势,为先导区运营和城市交通管理、服务提供有力支持。
汉江智行执行董事、总经理刘坤表示,与其他城市不同,襄阳车联网先导区从建设伊始就选定最难的中心城区。截至目前,襄阳已经实现244个路口的车联网覆盖。到2023年底,襄阳中心城区的448个主要路口将会实现全域覆盖,届时襄阳也将会在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中,成为“第一个实现车联网全域覆盖的城市” 。
据刘坤介绍,襄阳在全国范围内也率先实现车联网系统与交管系统的深度融合。“经车联网系统优化后信控信号,通过交警的统一信控平台提供给路口,可以让襄阳中心城区的红绿灯实现秒级自适应控制。”
智能信控自适应路口,让以往的“车等灯通行”升级为如今“灯看车放行”模式,减轻了一线交警线下执勤指挥交通的负担,每个路口仿佛都有一名无形的“智能交警”,在保障着路口行人、车辆安全、高效的通行。
在这背后,也少不了襄阳交警统一信控平台的支撑。襄阳市的信号灯控制设备出自八家厂商,每一家厂商都有各自的控制模式,对应到交警指挥中心就有八套控制后台,襄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科杨峰介绍说,“在出现特勤情况涉及到大面积、大区域做信号控制时,就需要安排很多非常熟悉平台的人同时操控,但即便这样也可能出现责任事故。”
在腾讯等科技企业的助力下,襄阳交警搭建了统一信控平台,打通了原有的八个信控系统,消除了数字孤岛,实现了中心城区448个路口信号灯的一屏统览、一屏调控。他举例说,比如在遇到像120救护车运送病危病人时,通过统一信控平台,就可以保障救护车在所经路线上一路绿波,从而将病人尽快送往医院接受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