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预祝您龙年大吉,万事如意, 过节期间, 大家如需数据服务,请拨打400 或直接添加客服微信,再祝大家龙年,心想事成。
关注我们 新浪 腾讯
数据订购
推荐新闻
销售咨询
电话:13911690905
微信:13911690905
邮箱: 2206260@qq.com
综合咨询:2206260
2863548516
2629602953

《上海水务海洋数字孪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上海市水务局

来源:上海市水务局 日期:2024年05月28日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对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的国家战略指引,根据上海市水务海洋发展现状及十四五信息化规划要求,充分落实水利、供水、排水和海洋四大业务板块数字孪生工作路线图、时间表、责任清单等任务要求,进一步聚焦目标,明确任务,有序推进上海市水务海洋数字孪生工作开展, 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上海水务海洋数字孪生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推进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战略要求,围绕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 手发力治水思路和海洋强国战略,以需求为导向和出发点,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 以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实现路径,在充分集成现有资源基础上, 相关各方共建共享,构建覆盖水利、供水、排水、海洋的数字孪生体系框架,将水域特点与城市治理充分结合,构建更具韧性安全的城市空间格局,打造具有上海特色的数字孪生 水务海洋典型应用, 示范推广带动全市水务海洋数字孪生有效推进,为新阶段水务海洋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力驱动。

(二) 基本原则

       1.系统谋划,协同推进:统筹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水利部数字孪生、供排水和海洋十四五规划等工作布局要求,结合《十四五数字孪生太湖建设方案》的任务安排,考虑上海市水务海洋建设实际情况, 由水务局牵头系统谋划数字孪生建设工作,建立相关单位协作共建共享工作机制,根据需求迫切性、技术可行性、条件成熟性,按照整体布局分层次、有步骤、分阶段推进水利、供水、排水和海洋业务各项任务实施。

       2.需求牵引,急用先建:坚持需求为导向,结合上海特点,将数字孪生水务海洋建设与城市精细化治理管理相结合;针对水务海洋工作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先行先试重点项目为先导, 以数字孪生技术强化业务薄弱环节、优化业务流程、提升用户体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水务海洋业务深度融合,赋能上海水务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

       3.整合资源,集约共享:按照整合已建、统筹在建、规范新建要求,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基础设施、数据底板、数学模型、水务海洋知识体系和业务系统,基于需求有针对性地补充、完善、升级;重点关注跨行业、跨部门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共建共享,基于统一的标准化接口和数据标准,实现多种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互通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4.更新迭代,安全可靠:基于新技术发展、业务扩展等新形势,不断进行数据更新和业务功能迭代,保持与物理实体的同步性和孪生性。并根据网络安全有关要求,推进国产化软硬件应用,不断提升网络安全风险态势感知、预判、处置与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三) 发展目标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依托上海市统一平台和算力支撑,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两网为主线牵引,充分整合现有内外部信息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数学模型以及业务系统,搭建五个一一套感知体系”“ 套支撑算力”“一个数据底板”“一个模型平台”“一个知识平台)的数字孪生基础支撑体系,以水利、供水、排水和海洋业务应用建设为主要目标:

       在水利业务方面,建设一湖(淀山湖(上海段))”“ 江(黄浦江和苏州河)为重点的数字孪生流域和覆盖三区(浦西、浦东和崇明三岛)的数字孪生水利工程,打造涵盖防汛、水资源管理、堤防安全、重大工程建设管理等重点应用场景,实现水利新监管;

       在供水业务方面,以建设数字孪生水厂和供水管网数 字模型为突破, 围绕供水安全保障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两个重点场景,打造覆盖全市的集原、制、供、用全链条的一体化平台,实现供水新服务;

       在排水业务方面,推进全市排水设施厂、站、网 “两个 场景,一个平台数字孪生建设,围绕防汛态势分析和排水管网养护监管两个重点场景,建设排水设施一体化调度平台,实现排水新模式。

       在海洋业务方面,重点围绕海洋灾害防御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两个重点场景,推进数字孪生技术应用,提升海洋灾害防御四预能力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全过程生命周期管理,构建海洋新能力。

声明:GimCloud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京ICP备2025132830号-1 京公网安备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