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预祝您龙年大吉,万事如意, 过节期间, 大家如需数据服务,请拨打400 或直接添加客服微信,再祝大家龙年,心想事成。
关注我们 新浪 腾讯
数据订购
推荐新闻
销售咨询
电话:13911690905
微信:13911690905
邮箱: 2206260@qq.com
综合咨询:2206260
2863548516
2629602953

探秘江源——来自长江源头的“体检报告”

来源:新华社 日期:2024年08月06日

  2024年江源综合科学考察队近期深入青藏高原腹地,在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长江源区开展科考。

  长江源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响应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全球气候变暖将对江源生态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盛夏时节,来自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等单位的20余位科考队员聚焦水土气沙冰五大重点领域,对长江源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进行全方位体检,摸清江源生态本底,找寻江源变化规律,为长江大保护提供更多科学支撑。

  暖湿化带来的挑战受关注

  记者与科考队员一行驱车行驶在江源腹地,只见层层云雾裹住两侧延绵的山峦,突然化作一场骤雨,令人猝不及防;冰川脚下,融水自高处向下倾泻,发出巨大的轰隆声;浅谷里,溪流似乎失去了束缚,夹杂着大量泥沙,卷起层层黄褐色的波浪,向着远方奔涌。

  长江科学院总工程师徐平介绍,今年的科考进一步掌握长江源的生态环境现状,是对江源健康状况的全方位体检

  科考队员在长江南源当曲、长江干流通天河流域等地监测发现,受气候暖湿化等因素影响,近年来这些河流径流量明显增加,水位上涨。

  参加此次科考的专家认为,当前长江源地区水生态环境整体向好,同时能持续稳定向下游地区输送大量水资源。

  青海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的科考队员时璐介绍,长江源地区自产水资源从2005年以后总体转丰,特别是2017年以来增幅明显,过去5年长江源地区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达到261.7亿立方米,较19562016年多年平均值偏多40%以上。

  长江科学院流域水环境研究所工程师乔强龙与同事一起观测发现,江源科考13年间,江源地区水生生物种类呈缓慢增长趋势,这和青藏高原暖湿化导致温度上升、水量增加等因素有关。

  与此同时,暖湿化带来的挑战也令科学家们分外关注。资料显示,长江流域近60年来气温显著升高,长江源区气候变化更加明显,极端降水发生频次和强度增加。

  在海拔5200多米的冬克玛底冰川脚下,长江科学院水利部岩土力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工程师范越和景旭等队友,携带30多公斤的雷达设备,向着冰川进发。他们穿过冰川消融形成的河流,在冰川上铺设测量线,连续记录探地雷达接收到的电磁信号,依据反演数据探测冰川厚度。

  范越说,从近年在格拉丹东雪山主峰冰川、冬克玛底冰川科考的情况看,两大冰川都有逐步萎缩的趋势。

  研究显示,全球山地冰川整体处于退缩状态。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有将近6000条小冰川消失,大多数冰川在萎缩。长江源区冰川普遍处于末端退缩、面积减小和厚度减薄状态。

  此次科考的重点冬克玛底冰川近年来持续消融,2009年退缩分解为大、小冬克玛底两条冰川后,目前冰川前沿冰舌仍在退缩。

  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副所长周银军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对长江源区河流的影响。他说,从2000年左右开始,长江源区河流的沙量也开始增加。2016年以后,长江源区的直门达水文站沙量较过去多年均值增加约50%,沱沱河水文站的沙量则几乎翻倍。


声明:GimCloud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京ICP备2025132830号-1 京公网安备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