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服务 土地利用数据服务 土地覆盖数据服务 坡度数据服务 土壤侵蚀数据服务 全国各省市DEM数据服务 耕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林地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水域资源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地形、地貌、土壤数据服务 分坡度耕地数据服务 全国大宗农作物种植范围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多种卫星遥感数据反演植被覆盖度数据服务 地表反照率数据服务 比辐射率数据服务 地表温度数据服务 地表蒸腾与蒸散数据服务 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服务 叶面积指数数据服务 净初级生产力数据服务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类型分布数据服务 土壤类型质地养分数据服务 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增强型植被指数数据服务
多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多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湿润指数数据服务 大于0℃积温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光合有效辐射分量数据服务 显热/潜热信息数据服务 波文比信息数据服务 地表净辐射通量数据服务 光合有效辐射数据服务 温度带分区数据服务 山区小气候因子精细数据服务
全国夜间灯光指数数据服务 全国GDP公里格网数据服务 全国建筑物总面积公里格网数据服务 全国人口密度数据服务 全国县级医院分布数据服务 人口调查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收入统计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矿山面积统计及分布数据服务 载畜量及空间分布数据服务 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数据服务 农田分类面积统计数据服务 农作物长势遥感监测数据服务 医疗资源统计数据服务 教育资源统计数据服务 行政辖区信息数据服务
Landsat 8 高分二号 高分一号 SPOT-6卫星影像 法国Pleiades高分卫星 资源三号卫星 风云3号 中巴资源卫星 NOAA/AVHRR MODIS Landsat TM 环境小卫星 Landsat MSS 天绘一号卫星影像
“我期待这次钻探能够获取到中低纬度地区长度最长和记录时间最长的冰芯。”世界著名冰川学家朗尼·汤普森说。
第二次青藏科考“守护水塔——‘一原两湖三江’重大标志性科考活动”自今年8月启动后,普若岗日冰原(一原)的冰芯钻取,成为此次科考的重要内容。
9月12日,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汤普森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一起,搭乘直升飞机抵达海拔6100米的普若岗日冰原10号冰川冰穹C作业点。在这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徐柏青率领的第二次青藏科考队普若岗日冰原冰芯钻取与冰面过程科考小组正在进行深冰芯的钻取。
冰芯是开启气候环境变化科学研究大门的钥匙。32年前的1992年夏,姚檀栋和汤普森等中美科学家登上西昆仑山古里雅冰帽,钻取了目前中低纬度地区长度最长和记录时间最长的冰芯——长308.6米、年代跨距超过70万年。通过研究此冰芯,已详细恢复自末次间冰期以来各种时间尺度上的气候环境变化记录。
“普若岗日冰原非常独特,其大小仅次于南北极冰盖。2000年,我们来此钻取了冰芯,以恢复这个地区的气候环境变化历史。这次是在第二次青藏科考支持下,获取更古老的冰芯以揭示过去环境变化。”姚檀栋说。
徐柏青对来到冰穹C作业点的姚檀栋和汤普森说,探地雷达显示冰穹C的冰层厚度超过350米,附近还有作业点冰层厚度超过400米,很可能存在古老的冰。
普若岗日冰原位于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在我国海拔最高的县级行政区——西藏双湖县东北约90公里处。它是世界上高原冰川的典型代表,由多个相互连接的冰帽构成,从冰原中心向四周山谷放射溢出50多条冰舌,是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冰原。
2000年9月,由姚檀栋、汤普森等科学家组成的科考队挺进普若岗日冰原。汤普森在双湖科考保障基地向记者回忆当时的经历时说:“我们来到这里走了很长时间,道路泥泞,甚至得带上铺在卡车前面的路垫,花了很多时间推车和拉车。这次则完全不同,一路上都有很好的公路,变化非常大。”
2000年10月11日,科考队首先钻取到118.55米的冰芯。随后,科考队又成功钻取了213米和154米的深冰芯。
“当前全球的冰川都在退缩。冰川一旦融化,其封存的地球历史记录也将消失。因此,保存这些冰芯显得尤为重要,有冰芯就有了档案,当新技术出现时,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冰芯中提取历史信息。”汤普森说。
由于全球变暖,普若岗日冰原目前处于退缩状态。研究显示,2000年普若岗日冰原面积为420余平方公里,2021年面积已缩减为约389平方公里。
今年8月,我国启动第二次青藏科考“守护水塔——‘一原两湖三江’重大标志性科考活动”,聚焦普若岗日冰原(一原)、色林错—纳木错(两湖)和长江源—怒江源—雅江源(三江)等关键区域,开展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其中,普若岗日冰原的冰芯钻取,受到此次科考重视。
姚檀栋说:“通过‘一原两湖三江’重大标志性科考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审视这个中低纬度地区最大冰原正在发生的变化和所记录的环境变化,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全球气候变暖对冰川的影响,从链式响应过程的地球系统视角阐明冰川变化对湖泊的影响、对河流的影响、对周边地区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汤普森时刻关注着本次冰芯钻取进展。9月7日,汤普森和姚檀栋一道抵达普若岗日冰原6号冰川上的冰穹A作业点。这里,正是他们24年前钻取普若岗日冰原第一个冰芯的地方。
“对我来说,回到职业生涯早期钻探过冰芯的地方,真的是一种震撼的体验。我想继续记录我们在这些冰川上所看到的变化。”汤普森说。
事实上,从1984年开始,汤普森便和姚檀栋等中国学者开展了科研合作。40年来,两人一道在我国多个冰川钻取冰芯,一道在权威杂志《科学》上发表有关中国冰芯研究的成果,一道担任“第三极环境计划”的主席,共同推动“第三极环境计划”。
“我们进行了40年的合作,建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建立了彼此的信任,彼此视对方为兄弟,这是我们最珍贵的科学研究和科学合作关系。”汤普森说。
姚檀栋说:“回顾过去,我们之间联系的纽带是科学、是合作。通过40年的合作研究,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建立了坚实的信任。展望未来,我们要通过合作为科学的未来和下一代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明天。”(记者刘诗平、姜帆、黄耀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