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预祝您龙年大吉,万事如意, 过节期间, 大家如需数据服务,请拨打400 或直接添加客服微信,再祝大家龙年,心想事成。
关注我们 新浪 腾讯
数据订购
推荐新闻
销售咨询
电话:400-998-6208
010-84896208
010-84896208-823
综合咨询:2206260
2863548516
2629602953

智慧社区缘何不智慧?

来源:新京报 日期:2019年09月18日

  本月初,山东省大数据局局长“做客”山东省广播电视台《问政山东》栏目,回应本省数个智慧社区建设不充分、不完善、不健全现象。现场,该官员指出,此类项目是“面子工程”,并承诺一定会追查到底,整改到底。



  这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面子工程”问题出在哪里?智慧社区如何做到“不改初衷”?


  智慧社区“人走茶凉”,难在何处?

  节目资料显示,山东省几个城市的智慧社区试点多年,但基础设施形同虚设,居民普遍反映感受不到,社区工作人员本该是智慧社区服务者,却也大多“丈二摸不着头脑”,反映并不知情。少部分知情的,也坦然表示系统已经瘫痪停用了。


  社区是一个参与主体广泛、并且存在真实需求的场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智慧社区试点项目出现,将科技引入社区,以期达到“善政、兴业、惠民”的建设目标。政府、企业、物业、居委会、居民形成“五方共建”局势,科技企业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智慧小区是一个繁复的体系,通常包括安防、物业、家居、医疗、政务、教育、养老、商圈、交通、消防等子系统。细分场景众多,社区功能全面。各社区通常不会一股脑上马所有项目,而是“因地制宜”地选择社区最需要的服务。


  但不论以上哪个系统,都需要运营和维护。


  《问政山东》中出现的数个智慧社区项目都在当年住建部和科技部联合发布的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中。在运营层面,当年通知明确:试点城市要创新建设和运营模式,落实建设运营资金,强化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商业模式探索,做好成果应用示范和推广。但从媒体抽查结果来看,成效甚微。


  山东省这档节目的重要性在于,借此案例我们得以反思智慧社区当今建设现状。


  上述智慧社区“失灵”现象,却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普遍现象,需要引起管理者、执行者和全体市民的重视。我国建设智慧城市前期脚步迈的很快,2015年,全国试点城市已经接近300个,今天已经超过500个,但是“重建设、轻运营”现象长期存在。


  智慧社区重在运营而不是建设。当前智慧城市建设风气成为主流,运营团队和运营思维被轻视,导致好好的项目被长久耽搁,一搁置就耽搁成了“面子工程。”


  智慧社区建设,运营费从何而来?

  采访中一位社区工作人员一句话,点出社区运营之痛:“这个系统处于半瘫痪状态,还没有维护好。维护就得交钱,政府得拿钱,这个钱不是老百姓拿。”


  那么,智慧社区的运营费,究竟由谁出?


  智慧社区的运营主要分为三种模式:政府购买模式、科技企业自运营模式和科技企业委托第三方模式。科技企业一般只负责建设,在当地完成项目后,拍拍屁股走人,通常不会在本地自建运营团队,否则资产过重,容易造成企业负担。因此,政府购买和委托第三方成为两种主流模式。


  而不论是政府购买还是委托第三方模式,都需要有清晰明确的顶层规划,落实责任和义务,以及利益分配机制。顶层设计不清楚,执行不到位,是智慧社区运营不能长期发展的重要原因。


  此前武汉智慧城市项目败走麦城一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项目中大量的费用都用于购买IT软件、IT集成和云服务上,但对城市建设规划、运营等方面的财务投入并不多。这也成为智慧生态公司批评微软公司(建设方)的重要原因,认为其智慧化设计方面存在重大瑕疵。


  今天,政府鼓励社区在市场运作模式下运行,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其中,探索产业化营收,形成多方社会资本参与社区有机更新,真正让社区活起来,活下去。

声明:GimCloud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京ICP备08100627号-2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