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地区域气象要素的空间插值

作者:林忠辉,莫兴国,李宏轩,李海滨   出版商:地理学报   出版日期:2003 年 1 月
摘  要:以提供每个计算栅格的气象要素资料。然而, 在众多的气象要素空间插值方法中, 并没有一种适合每一个气象要素的普适的最佳插值方法。本文以全国725站1951-1990年整编资料中的旬平均温度和计算得来的675站的月平均光合有效辐射日总量(PAR)为数据源, 选用了距离平方反比法(IDS)、梯度距离平方反比法(GIDS)和普通克立格法(OK)等3种插值方法, 进行了方法选取的探讨。交叉验证结果表明3种方法中, 温度插值的平均绝对误差(MAE)的排序为IDS>OK>GIDS,其值分别为2.15OC、1.90OC和1.32℃ 在作物生长季节(4-10月), 分别2.0℃、1.9℃和1.2℃,表明GIDS法在温度插值方面更具实用价值,对于PAR,MAE的排序为OK>GIDS>IDS, 其值分别为0.83MJ/m2、0.71MJ/m2和0.46MJ/m2, 说明复杂的方法并不必然具有更好的效果。对这个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表:明温度和PAR的经、纬向梯度和高度梯度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温度的纬向梯度有近似正弦曲线的较强的季节变化, 表现为夏季高, 而冬、春季低;温度的高度梯度年内变化范围为-0.0033~0.0048℃/m, GIDS法能较细致地反映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PAR也具有明显的纬向梯度, 其季节变化特征与温度类似。最后,对中国陆地区域以1*1进行插值, 生成了中国陆地区域的温度和PAR的空间分布栅格图。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