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过程响应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

作者:臧淑英,黄 樨,郑树峰   出版商:生态学报   出版日期:2005 年 7 月
摘  要: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进而影响地表各种景观过程。地表景观过程的改变, 必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黑龙江省大庆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以石油、草场和耕地资源发展起来) , 是人地关系作用最强烈的区域之一, 也是土地利用发生急剧变化且具有特色的区域。揭示该区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 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趋势及对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等, 对于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改善, 产业结构调整及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为此, 基于大庆市1978, 1988, 1992, 1996, 2001 年5 个时段的M SS 和TM 影像, 获取20 余年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 以GIS 技术为数据集成分析平台, 计算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 景观格局指数和主要景观组分的转移过程贡献率, 以期从景观格局的角度定量刻画区域景观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区域内耕地不断增加, 草地持续减少, 建设用地和林地逐渐扩大, 而湿地则一直大幅度减少; 耕地和草地是区域的主要景观类型, 但二者的景观动态及过程却不相同, 耕地的景观过程表现为空间集中性加强, 而草地的破碎化程度加强, 景观组分间的转移过程频繁, 景观不稳定; 对维持当地生态系统稳定起重要作用的湿地景观, 其破碎化过程最为明显且面积平均斑块面积都在迅速减少, 这种景观过程将对当地生态环境变化造成负面影响。草地退化, 湿地萎缩和功能减退, 沙化和盐碱化日趋严重等生态过程, 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生态过程响应, 恢复与建设生态脆弱的资源型城市的景观生态系统, 须对景观尺度上的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控, 而这一调控的有效途径在于政策、体制的调整和观念的变化。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