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重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对比研究

作者:邵怀勇,仙巍,杨武年   出版商:生态环境   出版日期:2008 年 1 月

摘  要:在分析了日前广泛使川的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出速度、转入速度、综合动态度 、状态指数模型,并指山只有综合运川这些模型才能伞而的描述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情况。在遥感和 GIS技术的支持下,以上世纪 50年代中期 l:5万地形图、l972年 MSS图像 、l986年和2000年 TM图像为信息源,分l955一l972年 、l972-1986年和 l986-2000年一个时段,运川所建的数学模型定景研究 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长江上游两个重点流域(岷江上游和嘉陵江中下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近50年间的 三个时段内岷江上游(前者)和嘉陵汀中下游地区(后者)土地利川结构均发生明显变化。岷江上游林地而积持续减少,减幅分别为2.18%、2.43%和 060%,日前该区毁林现象得到明显遏制。嘉陵汀中下游林地而积变化呈现减-减-增的态势 ,变化幅度分别为-6.90%、-0.15%和 -3.30%,“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该流域已初见成效。前者草地而积持续增加,增幅分别为2.16%、2.l3%和 0.54%;后者草地而积呈现出增-减-减的态势,变化幅度分别为l6.89%、-8.27%,-3.70%。前者耕地而积呈现减.增-增的状态,变幅分别为-1.41%,-167%和 -0.77%:后者则呈现增-增-减的态势 ,变幅分别为 0.67%、0.88%和.1.21%:两流域建设川地 而积均持续增加 ,前者个时段增幅分别为 1.85%、1.02%和 l0.34%,后者则为 7.27%、5.16%和 32.89%,后者三个时段建设川地增幅均远高于岷江上游。最后作者对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