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汶川大地震灾害土地覆盖变化

作者:蔡亮,郭泺   出版商:生态学报   出版日期:2008 年 12 月
摘  要:通过面向对象的模糊分类方法对汶川地震前后两期的Landsat-TM影像数据进行土地覆盖类型解译,结合应用统计学法、景观指数法分析研究区土地覆盖的时空格局和演变趋势。结果表明: (1)使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对研究区域土地覆盖类型进行提取,地震前后两期遥感数据分类总精度分别达到0.90和0.92, Kappa系数达到0.88和0.90,取得了较好的精度效果,适用于区域覆被的提取。(2)“5. 12”汶川地震后,区域林地退化显著,较地震前面积减少35679.76hm2,减少幅度达7.66%。土地退化明显,不透水面由地震前的24558.61hm2增加到67935.41hm2,相对动态度达到176.62%。水体面积增加了近40% ,相对动态度为35.82%。(3)地震前后土地覆盖破碎度呈增加趋势。斑块数大量增加,其中,不透水面增加最多,由震前的240块增加到539块。区域蔓延度指数(CONTAG)由震前的40.89下降到31.09,散布与并列指数( UI)由65.10上升到了73.99,均匀度指数(SHEI)从1.04上升到了1.35。以上指数均反映地震使研究区斑块破碎度加剧,斑块间的离散程度增高,植被景观退化及其空间格局演变导致了生态退化以及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衰退。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