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额济纳河)下游绿洲生态系统受损与生态保育对策的思考

作者:刘钟龄,朱宗元,郝敦元   出版商: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出版日期:2001 年 9 月
摘  要:额济纳绿洲是我国西北干旱区中心的一道生态防线。20世纪后半世纪绿洲生态系统严重受损,景观结构急剧恶化,黑河的供水量逐年趋于下降,由50年代的12.25亿M3下降到90年代的7.24亿M3。地下水位也相应地降低,土地盐化也在加剧。胡扬与沙枣林面积由3.45万公顷减少到2.20万公顷,并以老龄林为主。红柳灌丛也减少了50%,并且多已成为稀疏矮化的群落。各种禾草草甸严重退化,多已演替成为苦豆子群落。为了维护我国西北的这一生态屏障,必须坚持以恢复与保护自然绿洲为主,恢复胡杨林、沙枣林及红柳灌丛的覆盖率;建立人工草地,改善土地覆盖,建设自然一人工复合绿洲。在绿洲建设与保育工程中必须保证充分供水,调控水盐动态,发挥生物一景观多样性的系统耦合效应,实现绿洲生态系统健康。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