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过程耦合模型的1988~2004年青海三江源区净初级生产力模拟

作者:王军邦,刘纪远,邵全琴,刘荣高,樊江文,陈卓奇   出版商:植物生态学报   出版日期:2009 年 2 月
摘  要:三江源区不仅是地处青藏高原的全球,v候变化的敏感区,也是我国甚至亚洲最重要河流的上游关键源区。作为提供物质基础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户PP),是评价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标。该文应用已在碳通量观测塔验证,扩展到区域水平的遥感一过程祸合模型GLOPEM-CEVSA,以空间插值的y象数据和1 km分辨率的AVHRR遥感反演的FPAR数据为模型主要输入,模拟并分析了1988-2004年该区APP日寸空格局及其控制机制。结果表明,该区植被平均APP为143.17 gGmWa', T自东南向酉北逐渐降低的空间格局,其中,以森林APP最高(267.90 gGmWa'),其次为农W(222.94 gGmWa')、草地((160.90 gGmWa')和湿地(161.36 gGmWa'),荒漠最低(36.13 gGtri ra')。其年际变化趋势在空间上T.现出明.i v的差异,酉部地区APP表现为增加趋势,每10 a增加7.828.8 gCnri -而中、东部表现为降低趋势,每10a降低13.142.8 gCnri -o根据泉著性检验,RPP旱增加趋势(趋势斜率b>0),泉著性水平高于99%和95%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43%和20.34%,主要分布在酉部地区VPPT.降低趋势(趋势斜率b<0), ,v著性水平高于99%和95%的区域占研究区面积的0.75%和3.77%,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尤以该区长江和黄河等沿线区分布更为集中,变化.i v著性也更高。三江源I}PP的年际变化趋势的z神吴驱动力分析表明,整个区域水平上该地区植被生产力受z神吴变化的主导,酉部地区暖湿化趋势,造成了该地区生产力较为明.i v的、大范围的增加趋势,但东、中部地区则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长江、黄河等河流沿线,是人类居住活动密集的地区,造成这此地区放牧压力较大、草地退化严重,而该地区暖十化趋势加剧了这一过程。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