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东部山区近50年森林景观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作者:匡文慧,张树文,张养贞,李 颖,侯 伟   出版商: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出版日期:2006 年 5 月
摘要在Rs与GIS的支持下,综合集成遥感影像(TM、MSS)与地形图在专家知识的参与下重建吉林省东部山区1954、1976和 2000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研究区森林景观时空变化特征,进一步从森林变化的自然因素、空间区位作用因素和社会 经济因素3个方面分析森林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东部山区森林变化总体上呈先减少后增加的“v”形趋势.由于1976年前 的毁林 开荒与 1976年后 “封山育林”的影响 ,森林景观破碎 化程度先增加后减少 ;研究 区以林 地一耕地 ,林地一草 地为 主要转换 类型 ,延 边朝鲜族 自治州 是集中变化 区域 ;林地 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坡度较缓 、高程较小、土壤 条件相 对较好 的低 山或平原区;林地的变化随距离城乡居民地和道路的距离呈指数衰减.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功能区建设对森林景观的生态保育功能具有积极 的作用.林地变化主要包括3个层次的驱动因素,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国家林业政策的失误是林地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森林 生态保 育政策的引导是林地增加 的最 主要 的驱动力 ;自然 因素 、距 离城 乡居民用地 和道路 的距离是林地 变化空间 区位选择 的重要影响因素 .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