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不透水面增长格局及地表温度的响应特征研究

作者:潘 涛   出版商: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版日期:2016 年 8 月
为探究中国北方中温带,特别是东北寒区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不透水增长格局及地表温度的响应特征,本文以哈尔滨市为例,基于国家资源环境遥感时空信息平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数据集解译的 2001 年与 2015 年城乡建设用地和 Landsat 7/8 数字遥感影像,结合植被-不透水面-土壤(V-I-S)端元选取和完全约束最小二乘混合像元线性分解模型进行了不透水面提取(分辨率 15 m×15 m),并运用单窗算法进行了夏季地表温度遥感反演。结果表明:2001-2015 年建设用地扩张 259.05 km2,不透水面上升 163.96 km2,城市与乡村不透水面占各自建设用地的比例由 2001 年的 43.92%、21.35%变化为 2015 年的 49.14%、34.27%,城乡比例差由 22.57%缩减至 14.87%,单位建设用地内乡村不透水面增量较高;2001-2015 年城区以低温区、中温区、高温区为主,对不透水面扩张的响应剧烈,而乡村以低温区和中温区为主,低温区和高温区响应剧烈;地表温度与不透水面具有显著正相关,在低、中、高不透水密度区分别升温 1.16º、1.45 和 1.79 ℃,相同不透水面盖度下城市升温高于乡村。总体而言,研究区不透水面大幅扩张,温度分区变化剧烈,地表温度随不透水面增加升温效果明显。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