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对地下水位下降的影响 —以河北平原为例

作者:许月卿   出版商: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资源环境地理学系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版日期:2005 年 3 月

本文利用简化的水量平衡模型,模拟了河北平原1985一1995年多年平均降水入渗系数和含水层给水度,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用水部门和各种农作物平均每年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幅度。结果表明:农业用水是引起河北平原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小麦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最大,谷子最小。生产单位产值的小麦消耗地下水量最大,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幅度也最大,生产单位产值的蔬菜消耗地下水量最小,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幅度也最小。实现河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调整种植业结构当务之急。大对其退化特征以及恢复重建的研究已是非常必要而迫切的任务。在对此类植被进行广泛调查基础上,结合数量分类法(在区

域尺度上)对退化常绿阔叶林进行类型划分和群落特征的界定,并对一些影响群落恢复和改造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问题是:

(1)不同的人类干扰方式对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的形成发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关注人类干扰方式,尤其是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

和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形成之间的关系应当进行重点研究;(2)退化群落的种类组成具有自身的特征,同样具有较高的物种多

样性,对维持整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具有独特的贡献;(3)萌枝更新对退化群落的结构和动态起着重要作用,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有助于探讨群落退化的机制和植被恢复途径;(4)种子传播方式、传播距离对于退化群落的种类组成具有重要影响,并影响到群

落结构、动态和物种多样性,也应是进一步加强的研究领域。希望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明了群落的退化机理,并为其恢

复改造提供依据。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