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方式对喀斯特山区土壤养分及 有机碳活性组分的影响

作者:廖洪凯 龙 健 李 娟   出版商: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省山地环境重点实验室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版日期:2012 年 1 月
通过对喀斯特山区 5 种土地利用方式( 林地、花椒林、火龙果林、退耕草丛和旱地) 土壤养分和活性组分含量的比较研究,探讨了土壤质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林地土壤养分和活性组分含量最高,其中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易氧化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为 44. 80 g·kg- 1、477. 86 mg·kg- 1、102. 87 mg·kg- 1、17. 54 mg·kg- 1、7. 72 g·kg- 1和 166. 43 mg·kg- 1,土壤养分和活性组分含量总体按花椒林、火龙果林、退耕草丛和旱地依次下降。除旱地与经自然恢复 15 a 的退耕草丛土壤养分和活性组分含量较为接近,大多未达显著差异水平外,其他土地利用方式间土壤养分和活性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是影响活性组分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花椒林对土壤养分和活性组分的累积效应仅次于林地,且明显高于火龙果林和旱地。研究阐明了喀斯特土壤的自然修复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需辅以必要的造林措施加速其恢复,花椒林可以作为喀斯特山区农业生产或生态恢复过程中优先考虑的植被类型。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