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方式和培养温度对土壤氮转化及 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作者:郎 漫 李 平 张小川   出版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出版日期:2012 年 1 月
在好氧条件下研究土地利用方式( 林地、草地) 及培养温度( 10、15 ℃) 对加拿大和中国土壤的硝化作用、氮矿化作用以及 N2O 和 CO2排放的影响. 结果表明: 草地土壤中的硝化作用和 N2O 排放量大于林地土壤,中国草地土硝化作用最强. 10 和 15 ℃ 下中国草地土硝化速率分别为 2. 10 和 2. 86 mg N·kg-1·d-1,15 d 的 N2O 累积排放量分别为 10. 2 和 15. 4μg N2O-N·kg-1. p H 是影响土壤硝化作用强度和 N2O 排放的主要因素,与两者均呈显著正相关. 林地土壤的矿化作用和 CO2排放量高于草地,中国林地土壤的矿化作用最强,其平均矿化速率在 10 和 15 ℃时分别为 3. 08 和 2. 87 mg N·kg-1·d-1. 加拿大林地土壤 CO2排放量最高,其 15 d 的累积排放量在 10 和 15 ℃时分别为 314 和 370 mg CO2-C·kg-1,土壤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与有机氮矿化作用和 CO2排放量呈显著正相关. 温度增加促进草地土壤硝化作用及林地和草地土壤中 N2O 的排放,也显著促进林地土壤中 CO2的排放.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