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灌溉过程中碳淋溶试验研究

作者:解怀亮   出版商: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版日期:2015 年 9 月
  摘要:水循环过程中的碳传输是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热点问题之一。为探讨干旱区土地开发利用农田灌溉过程中可溶性碳传输的特征,通过土柱淋溶法定位模拟绿洲农田灌溉灰漠土(已开发23a)和毗邻自然状态下未被开发的原生灰漠土,分别种植春小麦(旱田)和水稻(水田),研究了土壤碳淋溶特征。结果表明:灌溉灰漠土和灰漠土春小麦总淋溶碳量分别为5.71g·m-2·a-1、14.1g·m-2·a-1,水稻分别为121.3g·m-2·a-1、63.9g·m-2·a-1;原生灰漠土有机碳淋溶量占总淋溶碳的54%~63.1%,而灌溉灰漠土却相反,有机碳淋溶量仅占16.3%~31.4%;随着季节的变化及农作物生长,有机碳和无机碳淋溶量逐渐减少,春小麦种植有机碳和无机碳淋溶量小于对照,水稻种植与对照无明显差异。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