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空间配置方法

作者:陈艳华   出版商: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出版日期:2015 年 11 月
  摘要:为完善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空间配置方法与理论,指导编制专项规划,该文在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耕作层剥离适宜性与覆土优先度评价模型,筛选适宜剥离和优先覆土田块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供需平衡圈的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空间配置思路与方法,并以福建丘陵山区光泽县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规划允许建设区内耕作层适宜剥离的面积为169.23hm2,土方量为3.01×105m3;覆土首选与备选区耕作层需求面积分别为706.1与6646.4hm2,需求土方量分别为7×105和2.41×106m3;空间配置结果共划定了33个供需平衡圈,覆土总面积为559.03hm2,其中新增耕地57.79hm2,占剥离面积的34.1%;改良中低产田501.25hm2,占中低产田总面积的37.6%。平均运输距离为4.65km,小于限定的运输适宜距离。该文提出的空间配置方法兼顾成本与效益,可操作性强,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