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储量*

作者:董云中   出版商: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   出版日期:2014 年 4 月
  摘要:对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杨树-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杨树人工林、撂荒地和农田5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含量、碳氮密度和碳氮储量存在显著差异.5种土地利用方式0~20cm表层土壤碳氮含量和碳氮密度均显著大于20~40cm和40~60cm土层.5种土地利用方式同一土层碳氮含量和碳氮密度大小为:杨树-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杨树人工林>撂荒地>农田;0~6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大小为:杨树-小叶锦鸡儿人工林(30.09t·hm-2)>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24.78t·hm-2)>杨树人工林(24.14t·hm-2)>撂荒地(22.06t·hm-2)>农田(17.59t·hm-2);土壤氮储量与有机碳储量变化规律相似,杨树-小叶锦鸡儿人工林0~60cm土层土壤氮储量(4.94t·hm-2)最高,其次是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3.53t·hm-2)、杨树人工林(3.51t·hm-2)和撂荒地(3.40t·hm-2),农田土壤氮储量(2.71t·hm-2)最低.杨树-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和小叶锦鸡儿人工灌丛是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植被建设和生态恢复过程中较好的两种土地利用方式.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