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人类活动下河网水系数量变化的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

作者:孟飞   出版商: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   出版日期:2017 年 1 月
河网水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生源要素的迁移中作用显著,它是人类活动产生的点源与非点源污染的汇,同时又不断的把污染物与营养元素等源源不断的向海、湖输送,从而成为它们的源。长江三角洲地区河道交织成网,河网密度达.64一.67km刀心nZ以上,成为全国河网最稠密的地区。近几十年来,尤其自1984年沿海开放战略的实施以来,土地利用/覆被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河网水系的快速缩减引起的人地关系演变在全国具有极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论文以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浦东新区为例,采用两期航空影像解译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研究揭示了2《XK)~2003年浦东新区高强度土地开发特征和河网水系数量变化的时空过程与差异,并初步探讨了河网水系数量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表明,2000和2003年,浦东新区河流面积由431h8m2下降到3869hmZ,净减少449hmZ,净减少的河流占200。年河流总面积的10.4%;河流长度由215.669km下降到1824.26恤,缩减332.44km,占2000年河流总长度的巧%,年缩减率为5%;相应的,河网密度也由研究期初的.44km爪mZ减至3.72km瓜mZ。与2000年时河网密度相较,唐镇、高东镇、张江镇河网密度缩减速度均在12%al左右,曹路、花木等4镇的缩减速度也接近6%la。河网水系的消失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紧密相关,尤其与城市化进程关系密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受政策、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驱动。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