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围垦滩涂冬末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与多样性特征 *

作者:葛宝明   出版商:盐城师范学院江苏省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建设实验室   出版日期:2013 年 12 月
  摘要:为了探究围垦滩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特征,2012年3月选择江苏盐城沿海滩涂荒地、麦地、芦苇地、杨树林和水杉林5种生境类型(围垦30年左右),采用手拣法采集大型土壤动物。5种生境共采集土壤动物344只,隶属3门16目,其中优势类群是膜翅目、等足目和鳞翅目,分别占27.62%、16.60%和13.08%。研究时段大型土壤动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R)均表现为杨树林>水杉林>荒地>麦地>芦苇地;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生境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上均有显著差异(P<0.001)。群落聚类结果显示,群落可分为4组:荒地、麦地、芦苇地和林地,其中荒地和林地群落之间距离较近,而麦地和芦苇地与其他生境的群落明显分离。非度量标度排序分析表明,围垦后滩涂大型土壤动物群落与土地利用方式密切相关,受土壤、植被和人为干扰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认为,在海岸带区域围垦滩涂采用提高生境复杂程度的土地利用方式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维持。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