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山地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 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分析 ——— 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作者:严宁珍   出版商: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版日期:2013 年 9 月
摘 要:通过野外采样调查分析,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北碚区土壤有机碳(SOC)的分布特征和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空间上,从表土层到底土层SOC含量依次降低,且差异显著,降幅依次为35.02%和47.12%;时间上,与1984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从表土层到底土层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呈增加趋势,增加幅度分别为:4.36%,31.92%和14.74%。对表层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SOC含量随着土壤中全氮、碱解氮、黏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含有碎屑岩的碳酸盐岩比纯碳酸盐岩形成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高;随着海拔的升高SOC含量增大,表现为:山顶(21.94g/kg)>平坝(19.53g/kg)>槽谷(15.60g/kg)>山腰(13.40g/kg);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SOC含量高低顺序为:林地(26.16g/kg)>草坡(21.95g/kg)>菜地(16.75g/kg)>果园(15.31g/kg)>耕地(12.85g/kg)。传统的耕作方式容易造成SOC损失,建议在岩溶山地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坡改梯、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碳;推广应用免耕、少耕、秸秆还田等耕作措施,增加农田土壤固碳能力。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