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RS 和 GIS 技术的露天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作者:毕如田   出版商: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版日期:2017 年 1 月
以安太堡大型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区 4 期 Landsat TM 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将露天矿区土地利用类型按照剥离区、采挖区、复垦区和原地貌进行分类,采用监督分类与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研究区 4 个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图,将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图叠加,分析了露天矿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原地貌 15 a 间平均每年减少 1 km2左右,并由于近年来煤炭产量的逐步增加原地貌面积有加速减少的趋势,采挖区的面积基本保持在7 km2左右,剥离区与复垦区面积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复垦区增长速度较剥离区增长速度快,预计在 2015 年复垦面积与剥离面积基本保持平衡;按照目前的采煤速度,研究区一期工程的原地貌到 2008 年将全部消失。运用 RS 和 GIS 技术对大型露天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可快速准确地掌握露天矿区土地利用的时空结构、不同时期不同土地类型的转移情况及其发展趋势,为大型露天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