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危险因素的生态系统分析方法及应用

作者:李新虎   出版商: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出版日期:2017 年 1 月
环境化学因素是影响人类健康的环境因素中的重也是最容易人为控制的一个方面。动物实验模型的高剂量和短期暴露与现实环境中大量的低剂量长期暴露的情况有所不同,观察性实验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通过研究人类生活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含量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来探寻影响人类健康的某种化学因素,也是一种有用的方法。本文提出生态系统中元素含量异常指数R,建立疾病高发区的R值二维表,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研究化学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异常情况及迁移情况,进而研究生态系统中化学元素异常与疾病发生率之间的关系这样的研究方法。本文在山西省选取典型的出生缺陷高发区与低发区,进行环境化学采样,分析了出生缺陷高发地区山西省吕梁市中阳、交口两县母质、土壤、玉米、马铃薯、深井水、人发样品中16种元素含量的数据和出生缺陷数据。结果发现AS、M。、iN、bP在中阳、交口县的生态系统不同要素中有着较一致的正异常。因而,本章进一步分析了在出生缺陷高发区内部,以村为基本单位这样的尺度上,AS、M。、iN、bP四种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神经管畸形,先天性病气,死胎死产,先天性智利障碍,先天性心脏病,复合型出生缺陷等6类出生缺陷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现在出生缺陷高发区内部,出生缺陷与四种元素在小范围内的变化亦比较明显。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土壤中sA含量越高的地区,出生缺陷总发生率升高,先天性智力障碍和死胎死产发生率会增加,土壤中M。含量在较高的范围内与死胎死产发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中bP含量越高的地区死胎死产发生率会显著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