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方式对潮棕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研究

作者:毕明丽   出版商:中国科学院   出版日期:2017 年 1 月
以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试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 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三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和农业上常见致病菌灰霉菌、枯萎菌、镰刀菌的分布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 施肥特别是氮磷钾配施循环猪圈肥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总量, 施用氮磷钾和氮磷钾配施循环猪圈肥均提高了细菌和放线菌数量, 但化肥配施有机肥降低了真菌数量;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微生物分布存在差异, 有机物料归还量较大的荒地和林地微生物数量较高, 每年移出地表植物的割草处理略低, 而裸地处理最低, 细菌和放线菌分布规律一致, 均为: 荒地 > 林地 > 割草 > 裸地, 真菌分布略有差别, 为: 荒地 > 割草 > 林地 > 裸地, 土壤微生物含量和比例可大致反映土地利用类型; 不同生态系统中, 灰霉菌、枯萎菌、镰刀菌的分布不同, 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致病菌数量普遍高于自然生态系统, 尤其是枯萎菌, 仅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检测到; 微生物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随着温度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 在七月左右达到最大值。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