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类型对三江平原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的影响

作者:王宗明   出版商: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出版日期:2017 年 1 月
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淡水湿地集中分布区,三江平原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人类活动的剧烈影响,过去50年期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 覆被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在分析1954年~ 2005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过程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了土壤类型对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去50余年中,三江平原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剧烈,其中耕地增加了2.25倍,增加面积为385.55× 104 hm2。与耕地面积相对应的是湿地、林地和草地的大幅度减少,减少面积分别为256.72× 104 hm2、66.92× 104 hm2和57.65× 104 hm2。草甸土、白浆土、沼泽土、暗棕壤和黑土为土地利用变化最为剧烈的几种土壤类型,农业开垦活动和耕地面积的增加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和主导因素,湿地、林地和草地减少区域的土壤类型与耕地增加区域的主要土壤类型一致。三江平原耕地开垦对土壤类型的选择顺序为:草甸土、白浆土※沼泽土※暗棕壤。这一现象表明耕地开垦首先从自然条件相对优良的土壤资源-草甸土、白浆土进行开发;随着草甸土和白浆土面积的迅速减少,沼泽土于1986年~ 1995年和1995年~ 2000年期间成为耕地开发最多的土壤类型;随着以上3种土壤类型中可开垦的土地资源减少,暗棕壤于2000年~ 2005年期间成为耕地开发最多的土壤类型。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