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林区几种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浓度影响的初步研究

作者:吴建国   出版商:国家环保总局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心   出版日期:2017 年 1 月
测定分析了六盘山林区典型天然次生林(杂灌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和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iensis)林)、人工林(13、18和25年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_rupprechti))、农田和草地中穿透雨、凋落物淋溶液、土壤溶液和渗漏水溶液及地下水和降雨中可溶性有机碳(DOC)的浓度。结果显示:5~ 10月,雨水中DOC浓度为0.80~ 1.60mg·L- 1,地下水中在2.43~ 7.66 mg·L- 1。9~ 10月,穿透雨中DOC浓度为1.78~ 15.20 mg·L- 1,其中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比农田和草地中高,这些DOC与地表凋落物碳年形成量正相关显著。凋落物浸泡24 h后淋溶产生的DOC浓度为12.30~ 64.79 mg·L- 1,占凋落物碳贮量比例不足1%;浓度方面,天然次生林比农田和草地分别高400%和153%,人工林比农田和草地分别高194%和50%;比例方面,农田和草地比天然次生林分别高79%和98%、比人工林分别高180%和210%,这些DOC浓度与落叶、小枝、碎小物和腐解物碳贮量的正相关显著。9~ 10月,0~ 20 cm土层溶液中DOC浓度为7.88~ 88.44 mg·L- 1,占土壤有机碳密度的比例不足0.1%,它们随土层加深而下降,其中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中下降幅度比农田和草地中大;浓度方面,天然次生林、人工林比农田和草地中高,差异主要在0~ 10 cm土层;比例方面,天然次生林DOC比例比农田和草地中低,人工林比它们高,差异主要在0~ 10 cm土层;这些DOC浓度与土壤湿度及凋落物层碳贮量正相关显著。5~ 10月,0~ 40 cm土层渗漏水中DOC浓度为5.76~ 58.84 mg·L- 1,天然次生林、人工林比农田和草地高,差异主要在0~ 10 cm土层;它们随土层加深而下降,其中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下降幅度比农田和草地中大。这些差异可能由土地利用引起的植被和土壤性质改变及其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所致,说明陆地生态系统中DOC浓度受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较大。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