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营河流域 1967~2000 年土地利用变化 对河流径流的影响*

作者:王根绪   出版商: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科学研究所,   出版日期:2017 年 1 月
自 1960 年代以来,  干旱内陆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以耕地持续扩张和天然林草地不断减少的剧烈变化,  分析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对于流域管理十分重要.  以河西走廊中部的马营河流域为例,  选择年径流量、基流量、最大洪峰流量以及流域典型的春季和秋季汛期流量为径流过程参量,  基于流域降水和径流各参量的变化趋势分析和显著的统计回归关系分析,  区别了气候变化对径流过程的影响.  利用 1956 年以来 4 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  分析了耕地土地利用和径流过程各参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建立了基于降水和耕地面积两种因素的径流过程统计模拟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  1967 年以来,  由于流域土地利用变化,  尤其是上游林草地大规模转为耕地,  使流域年均径流量减少 28.12%,  基流量减少 35.32%,  最大洪峰流量减少 35.77%,  春季和秋季的平均季节流量分别减少了 36.05%和 24.87%,  其中耕地面积扩张对年径流量的影响贡献率在 77%~80%,  对春季流量的影响贡献率在 73%~80%,  对基流量的影响贡献率在 62%~65%之间, 流域冬春季节的持续升温也对春季径流减少具有一定影响;  合理规划流域土地利用格局,  对于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