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西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 土壤有机碳垂向分布和碳密度

作者:汤 洁   出版商: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出版日期:2011 年 7 月
  摘要:土壤碳库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对吉林西部进行为期6年(2004—2009年)的环境调查基础上,采集了217个土壤剖面,获取了2170个土壤样品的平均容重、含水率和有机碳含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有机碳(SOC)的垂向分布特征、原因和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垂向分布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大致可分为“下降型”、“上升型”和“不变型”3种。呈下降型的草地、农田、湿地等SOC含量主要富集在0~30cm耕作层,并随深度增加而快速下降;滩地为上升型,良好的水文条件和相对茂盛的植物为有机质提供了有利条件;不变型包括盐碱地、林地和沙地,SOC含量处于全区最低水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很大,从大到小依次为水田、草地、旱田、湿地、退化草地、滩地、林地、沙地、盐碱地,其中水田为(169.25±17.70)t/hm2,盐碱地为(26.50±10.00)t/hm2。植被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