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面下水塘底泥养分含量变化`

作者:王晓龙   出版商:南京农业大学   出版日期:2017 年 1 月
以我国南方丘陵区红壤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面下的4个水塘底泥中养分含量作了分层比较研究(o一5em,5一loem,10一15em,15一20em,20一25em,25一3oem).结果表明:4个水塘底泥养分含量差异明显,在0一巧。m泥层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和全磷含量以邻近村庄的水塘(简称C塘)底泥最高,其次为板栗园坡下的水塘(简称B塘),水稻田坡面下水塘(简称S塘)和花生地坡面下水塘(简称H塘)最低;在15一30cm泥层,有机碳和速效氮含量以B塘最高,而全氮和全磷含量则以C塘最高;有效磷含量除C塘0一15cm底泥外,其余均为痕量.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其坡面下水塘底泥养分含量影响明显.各水塘底泥养分随泥层加深均呈递减趋势,其中全氮和速效氮减幅以C塘最大,分别为36.0%和38.7%,有机碳和全磷减幅则以B塘最大,为29.4%和31.9%;各塘底泥养分含量的最大降幅主要在浅层底泥,水塘养分积累加速表明近年来农村面源污染加剧.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改变是农村水体底泥养分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