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山区不同群落类型近地表层持水特性

作者:闫东锋   出版商:河南农业大学   出版日期:2011 年 3 月
摘要:为了分析不同植物群落在不同生长阶段近地表层的持水能力及其差异特征,该文通过选择豫南山区不同群落不同生长阶段的50个典型样地,对近地表层的地上草和枯落物的有关持水能力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地上草生物量呈随林龄的增大而减少的趋势,与其持水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其拦蓄能力变化趋势为:草丛>灌丛>针叶林(20a)>针叶林(45a)>针阔混交林(20a)>针阔混交林(30a)>阔叶林(10a)>针阔混交林(50a)>阔叶林(20a)>阔叶林(30a);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量与现存量间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最大持水量变化趋势为:灌丛>阔叶林(20a)>阔叶林(30a)>针阔混交林(30a)>针阔混交林(20a)>针阔混交林(50a)>针叶林(20a)>阔叶林(10a)>针叶林(45a)>草丛。该地区不同群落类型近地表层总持水能力变化趋势为:灌丛>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草丛,这说明应当加大对乔木林分林下植被的保护,以利更好的水土保持效果。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