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2009年延河水沙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研究

作者:徐学选   出版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土保持研究所   出版日期:2012 年 4 月

        摘要: 分析降雨、人类活动等因子驱动下的流域水沙效应是流域管理的基础。本文采用移动平均法、累计距平法,线性回归统计等,分析了 1956 - 2009 年期间延河流域的降雨、径流和输沙量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 延河流域降雨量与径流量、输沙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可分为 1956 - 1969 年的基准期和 1970 年以后的3 个时段的治理期等 4 个阶段 。 基准期三者均达到最大 ,治理期以输沙变化的时段性最为显著 ; 且三者基本符合先大幅度下降( 1970 - 1983 年) ,然后明显上升( 1984 - 1993 年) ,再迅速下降( 1994 - 2009 年) 的时段性。径流泥沙的时段性既是降雨量出现阶段性变化的结果,更是阶段性人类活动的水沙效应结果。整个治理期降雨和人类活动对减少径流的贡献比是 60∶ 40,对减少泥沙的贡献比为 30∶ 70; 治理时段引起水沙变化的主要人类活动包括: 1970 - 1983 年的淤地坝、水库等水利设施建设大大减少水沙; 1984 - 1993 年的农业包产到户政策使得减水减沙幅度逐渐减少; 1994 年以来延河治理和退耕还林战略等极大地减少了流域径流泥沙。研究结果对延河流域管理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