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环县两种沙打旺蛀秆害虫数量随季节 、 年份和草地年龄的变化动态  

作者:李彦忠   出版商: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   出版日期:2012 年 11 月

        摘要:沙打旺是我国北方主要的豆科牧草和水土保持植物,害虫是其生产的限制因素之一,其中沙打旺小食心虫(Crapholita shadawana)(卷蛾科)和沙打旺黑潜蝇(Melanagromyza adsurgenis)(潜 蝇 科)为 重 要 的 蛀 秆 害 虫。本研究于2004年、2005年和2006年8月或9月以及在2005年5月(返青后期)、6月(拔节期)和8月(开花初期)调查了甘肃环县4个年份(1998年、2000年、2002年和2003年)建植的沙打旺草地上此两虫的发生规律,发现其发生与年份、草地年龄和季节有关,两虫分别为害3龄以上(含3龄)和8龄以下(含8龄)沙打旺,植株被害率分别为20.0%~100.0%和52.0%~100.0%,其中2005年发生最普遍,植株被害率均为100%。虫口数量随年份变化,其中在年龄最大(1998年建植)和最小(2003年建植)的草地上,沙打旺小食心虫在2006年时的百枝虫量均显著(P<0.05)低于其他两年,而在其他 年 龄 的 草 地 上 则 均 显 著(P<0.05)高 于 其 他 两 年,3 年 中 最 高 达 65.8头•百枝-1(即65.8%的枝条受害,1998年建植2004年数据);沙打旺黑潜蝇在2006年时在年龄最小草地上显著(P<0.05)高于其他年份,在年龄最大草地上则显著低于(P<0.05)其他年份,3年中最高达38.8头•百枝-1(即38.8%的枝条受害,2000年建植2004年数据)。基于4个年度建植的草地在调查年份中年龄与百枝虫量的关系可知,总体上,两虫的虫口数量均随着草地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年度有波动),分别于7龄和8龄时达到高峰,此后随着草地的衰退而急剧下降。在同一年份的不同生长季节,两虫均于6月开始为害(5月时未见发生),但沙打旺小食心在6月时仅出现在年龄最大草地,在各龄草地上8月的百枝虫量显著(P<0.05)高于6月,而沙打旺黑潜蝇6月时百枝虫量已达最大值,除年龄最小草地外均显著(P<0.05)高于8月。在同一枝中未发现2种害虫,也未发现2头或2头以上的同一害虫。受害枝条外观与未危害枝条无明显差异,故剖茎观察虫体、虫洞和虫粪是判别枝条是否受害的主要方法。甘肃省为此两虫的新分布省份。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