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污染条件下小飞蓬的铅积累与生长 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响应

作者:甘 龙   出版商: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出版日期:2017 年 5 月


       摘 要:为明确不同浓度铅胁迫对小飞蓬的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程度,揭示小飞蓬对重金属铅耐性的生理机制,设置五个铅浓度梯度(0、200、500、1000、1500 mg·kg-1),研究在不同铅胁迫条件下,小飞蓬的生物量(干重)、铅积累、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铅浓度为 1500 mg·kg-1时,小飞蓬的生物量(干重)、株高和叶绿素含量都受到显著的抑制(P<0.05)。当铅浓度在 1000 mg·kg-1以下时,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 P)、电子传递速率(ETR)和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当铅浓度达到 1500 mg·kg-1时,Fv/Fm、q P、ETR、Fv′/Fm′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表明铅浓度小于 1000 mg·kg-1时,小飞蓬的反应中心光合活性未受到影响,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小飞蓬地上部与地下部的铅积累随铅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当铅浓度达到 1000 mg·kg-1时,地上部与地下部的铅积累量达到最大,分别为 240.2 mg·kg-1和 333.5mg·kg-1,表明在铅污染区小飞蓬具有较强的铅积累能力。综上所述,小飞蓬在 1000 mg·kg-1以下的铅污染区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因此可考虑将小飞蓬作为铅污染土壤修复的潜在物种。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