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源污染下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环境效率及影子价格测算

作者:李南洁   出版商: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版日期:2017 年 6 月

       摘 要: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将农业的生态环境效应纳入农业生产效率评价框架是研究 的新方向。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 SBM-DEA 模型,结合方向性距离函数,考察了 2003-2015 年期间重庆三峡库区农业 生态环境效率,引入影子价格测算了各区(县)农业面源污染的边际减排成本。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5 年期间,重 庆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环境效率趋于稳步提升态势,但整体水平较低,平均值仅为 0.508,全样本期投入无效率和非期望产 出无效率平均值分别为 27.3%和 24.7%。农业生态环境效率较高的地区集中在都市核心区和库尾都市外围区,江北和大渡 口的农业生态环境效率值为 0.7;而库尾低山丘陵区、库中平行岭谷区、腹地山地丘陵区和腹地外围山地区的农业生态环 境效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巫溪、万州与开县农业生态环境效率值仅为 0.4 左右。从效率损失的原因看,化肥、农药的过 度投入及其相应的逆生态环境效应表现突出,在投入无效率的来源分解中贡献最大,达 35.82%;大渡口、南岸、江北、 北碚与渝北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影子价格居前,分别为 3.503、3.478、3.370、3.317、3.302 亿元/万 t,污染减排空间较小; 万州、丰都与开县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影子价格较低,分别为 2.167、2.321 和 2.492 亿元/万 t。在制定区域排放目标时,应 考虑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效率的空间异质性,针对不同区域的农业生态环境效率和影子价格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减排策略, 尤其应当把生态环境效率改进余地较大和边际减排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作为减排重点地区。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