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尺度生态保护的地域分异及其适宜性

作者:黄 麟   出版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出版日期:2017 年 6 月

       摘要:鉴于中国对生态保护的投入与奖惩皆以县域为基本单元,需要开展县域尺度生态保护 效果的监测评估,以期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定量分析了近 15 年县域 尺度优良生态系统面积及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与生态保护项目数量的关系,进而评估生态保 护措施在县域生态变化中的效果,并评价工程措施的地域适宜性。结果表明: ① 中国东北地 区、南方亚热带区、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县域优良生态系统面积占比多高于 50% ,西北地区、西南 喀斯特区、华北平原等县域优良生态系统占比多低于 20% 。 ② 近几十年,生态保护重点是生态 脆弱区,青海三江源、藏东南、川西、祁连山、新疆南部等西部地区的县域生态保护项目数量多 大于 5 个,东部沿海地区则少于或等于 1 个。 ③ 2000-2015 年,中国 53% 县域的优良生态系统面 积占比提高,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京津冀、川黔渝、两广等地区的县域植被覆盖度明显上升, 而新疆北部、西藏中部、内蒙古中东部等干旱半干旱区、长三角等区域植被覆盖度下降。 ④ 生 态保护项目数量与优良生态系统、植被覆盖度变化等反映生态状况改善的指标并未呈现正相 关关系,生态保护应遵循优良生态系统分布格局,气候变化背景下造林等工程措施应遵循自然 规律与地带性差异。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