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喜草不同种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初探

作者:龙忠富   出版商:贵州省草业科学研究所   出版日期:2004 年 5 月


       摘 要:为探讨百喜草在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理治中的效果,1999~ 2002年在牟尼河小流域进行了百喜草不同 种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种植百喜草能有效增加地表覆盖,降低径流量与泥沙冲刷量。 在同样的坡度下,种植百喜草比裸地可降低径流量、减少泥沙冲刷量,种植当年百喜草区及梯田果树牧草的径流 量与土壤流失量分别是坡地作物区的84.3%、47.9%和22.6%、7.1%,次年土壤流失量降低为7.3%和7.7%; 还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维持和培肥土壤地力。百喜草区与裸地及坡地玉米区相比,土壤容重分别降低 17.6%和11.5%,总孔隙度分别增加30.1%和23.4%,渗透速率分别提高47.8%和6.3%,有机质分别增加 34.8%和22.8%,碱解氮分别增加61.5%和34.7%,有效磷分别增加27.2%。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