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退耕还林林草复合经营模式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循环研究

作者:王海明   出版商: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出版日期:2005 年 4 月


       摘 要:以四川盆周山地退耕还林中杉木与黑麦草、三倍体毛白杨与黑麦草、杂交竹与牛鞭草三种不同林草模式为 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量及其分配、营养元素循环进行研究为林草混交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①林木与草生物量 各组分所占比例地上部分>地下部分;树干>树枝、树叶。乔木层中,杉木现存量>毛白杨>杂交竹。各模式林木现 存量分配规律均以树干材最大,杂交竹竿材>杉木>毛白杨;树皮现存量占乔木层的10%以上;毛白杨根系占 23% ,杉木占比例最小;树干与树冠之比,杂交竹最大。毛白杨树冠较大,树干与树冠之比较小;枝与叶现存量之比 仍以杂交竹最大,杉木最小;光合系统与非光合系统比值杂交竹最大,充分说明这一模式的重要意义。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