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0 年黄河源区植被覆盖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马天啸   出版商: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版日期:2016 年 11 月

摘要:黄河源区是对环境变化敏感的重要冻土区,监测黄河源区内植被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对相关环境影响因子的响应机制,对了解该区近年来冻土及水资源变化机理有着重要意义。基于 2000—2010 年的 MOD44B 植被盖度( Vegetation Continuous Field-MOD44B) 产品对黄河源区内植被覆盖率的变化进行分段线性回归及趋势转折分析,从时间和空间角度揭示植被覆盖率的变化特征,探讨降水、坡度、高程等因素对植被覆盖率变化的影响,并选择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模型对黄河源区内的植被覆盖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 2000—2010 年黄河源区内植被覆盖率呈现较强的纬度地带性,并在年际间表现出波动上升趋势; 植被改善区域主要分布在扎陵湖和鄂陵湖以南地区,退化区域则主要分布在两湖以北,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分界线; 研究时间段的气温和降水均呈波动上升趋势,线性增长率分别为 0. 09 ℃ ·a- 1和 8. 9 mm·a- 1,整个区域内植被变化对于气温更加敏感。与植被改善区相比,植被退化区平均坡度和海拔更低,表明人类活动可能对植被退化产生了影响。

相关数据
暂无相关数据!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献!
声明:本站文献资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得以任何形式用于商业用途,请于浏览后24小时内删除。如有疑问欢迎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